第112章(1 / 2)

李涛咬牙道:“果然露出庐山真面目,这一回定要一网打尽。还请陛下安心养伤,剩下的就交给臣等。”

“李涛。”萧葳缓缓开口。

“臣在。”

“依计行事。”

“是!那陛下现在是去台城还是去丹阳口?”

萧葳摇摇头,他目光落在怀中的女人身上,不顾身上刚止住血的伤口,低声道:“朕要去梁溪。”

不仅是李涛,就连袁景也诧异无比,他们纷纷跪倒,劝道:“陛下,这太危险了!”

“臣请陛下三思。”

“袁景。”萧葳截断他们的话语,“令悠之固守东南,金陵城中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得出。若朕十日未归,你去取诏书与他。”

袁景心下惊惧,“诏书……陛下……你说的是……这不成,陛下不行……四哥……行止求您三思。”

袁景自然知道是什么,也知道它藏在何处,那是一封拟好的遗诏,令东阳王入承大统。

萧葳笑了笑,而后斩钉截铁道:“这是君令。”

**

月高人小,快马掠过,惊起滚滚尘土。

忽然从树影重重中窜出一队人马,将萧葳一行人拦住。

“什么人?”

萧葳身后的护卫敏捷地拉出弓箭与刀刃,双方马背上无数弓箭纷纷架起,局势一触即发。

为首的男人脸戴黑色面巾,一双深黑的眸子紧紧盯着萧葳与他怀中熟睡的人。

萧葳的目光渐渐与来人相交,他握紧了徐椒的手,忍着伤口的疼痛触碰住腰间的宝剑,缓缓道:“我不想浪费力气,让我们过去。”

来人闻若未闻,似乎在思忖着什么,一旁的谋士劝道:“主上,我们后头还有援兵,不必惧怕他们…”

“放他们走。”

“主上?”

马上的面巾男子掷地有声,他再重复了一遍,声音里没有太多的波澜,道:“放他们走。”

萧葳见状并不迟疑,即刻拍马带人从让出的口子中钻出,他临过黑衣面巾人时稍稍颔首,压低声音,似与他说又似自言,只道:“我定然会将她救回。”

面巾男子不发一言,任由他们一行人去远。

而后朝着身边的死士道:“去拦住援军。”

谋士讶异道:“主上,不可!长公主那边。”

面巾男的面容依旧看不出神情,他平淡的嗓音融入无边的夜色中。

“你拖延住便是,萧珺瑶那边我自有办法。”

第53章 他跪崔劭,火葬场开始。

永宁四年, 八月二十九日金陵城中烽火骤起,当内应与宫外兵马汇合叩击建邺宫时,却发宫内早有准备, 或者说城内的帝党早有准备, 早已人去楼空,撤退到台城。

叛党本就打着恭怀太子的旗号, 麾下也多是恭怀、淮南的旧部, 二公子虽身死然余威犹在, 在金陵城中的根基本就比萧葳深厚。

而萧葳一派也等着乱党拥立起小皇帝,主少国疑渐失人心之后,集中兵力与之一战。

却不想, 安吉长公主在宗庙前带来了一位人物衡阳王萧济。

这一变数,扰乱了帝党的阵脚。

只是这一切,似乎与梁溪山中的宝禅寺无关。

小沙弥揉了揉眼睛, 惊讶道:“您怎么来了。”

萧葳轻装而来,只带了三两名卫士, 甫入寺, 他用眼神制止主持行礼, 连忙道:“愚觉师傅呢?”

主持道:“十年之期未到,还在闭关。”

萧葳止住脚步,他搂紧怀中的女子, 焦灼道:“我要见他。”

主持迟疑道:“陛下您知道规矩的,师兄自闭关之后, 谁也不见。”

萧葳不理他, 朝着寺庙深处闯去, 几个沙弥欲拦又不敢,踟蹰地站在两侧, 将目光求救般投向主持。

主持深深吸一口,而后摇摇头,而后道了声:“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