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1 / 2)

他说着说着,突然朝着小皇帝一叩首:“陛下,陛下求您圣断。”

安吉将小皇帝挡在身后,她了一圈跪在地上的众人,仰天长笑道:“天亡我也!”

她拔出剑,一壁与众人周旋一壁来到悬崖边。

“告诉我的好四弟,我绝不后悔。我只恨当初没有直接杀了他。”

说罢,她抱起小皇帝一起跳下悬崖。

徐椒是在江北的大营里接到萧珺瑶死讯的,她捏在手中的笔迟迟不肯落下。眼泪一滴滴砸进宣白之中,晕濡开来。

她抬起头,问道:“陛下要如何处置。”

萧葳道:“依庶人礼葬城南。”

徐椒道:“既然是庶人,不立墓碑,葬在姑母身边就是。”

萧葳道:“好。”

徐椒有些吃惊于他那么好说话,有些不可置信道:“啊,陛下不反对?”

萧葳道:“你喜欢便好。”

徐椒皱起眉,道:“若陛下不喜欢呢。”

萧葳道:“如此,我自会言明。”

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似乎又很是奇怪。

萧葳将食盒中的宵夜打开,只见是一盏碧玉清粥。这些天,晚上做夜宵的习惯也不知为何保留了下来。行军途中,萧葳每每都会亲自做一碟宵夜端过来。

徐搅动了碗中的勺子,心神有些不宁,却听萧葳道:“军中这些时日你也在听政,待到来日上朝,你也一同去吧。”

*

朝政重开,百废待兴,众人都忙碌着。论功行赏,论罪行罚,徐家如同江左许多世家一样,两头下注,以至于支持萧珺瑶的那支,被从轻发落。

徐椒的父亲被削去职位,他身上的爵位也一并免除,萧葳却下恩旨令徐林接过丰安公的爵位。

说起徐林,那本恭怀太子的日谱传闻本就因为萧葳与萧济互相争夺恭怀太子继承人而被议论得“沸沸扬扬”,而日记也在某日“不经意”间被人发现。

众臣对此议论纷纷,有信的,自然也有不信的,七嘴八舌竟闹到萧葳面前。

徐椒方想说些什么。

却见萧葳端起日谱,仔细端详后道:“倒是有几分可信。”

徐椒登时闭上嘴。

萧葳抬头笑道:“当年大哥哥临危时,曾给朕一封书信。其中许多事宜,都在其中。不如诸卿一同鉴一鉴。”

说罢,萧葳令人呈上那封密信。

徐椒围着密信看了许久,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之处,她不是没有见过萧泓的密信。料想萧泓应当劝他保全萧茂与萧济,可这份信中并无提起。

众臣见此,一时无人再敢置疑这篇日谱。

时候近晚,徐椒还在沉思今日大殿上的事情。

萧葳又一次带着夜宵进来,徐椒方打开盒子,就见是一盘金锭子。

徐椒有些疑惑地看向萧葳,却见他面色如常,“这是定金,我想求徐林再写一卷。”

徐椒有些心虚地阖上食盒,道:“陛下说什么。”

萧葳从容道:“我也有些新政也想加进去。待到事成之后,稿酬更多。”

“·······”

所以今日那封密信,也是他仿写的???

徐椒没有说话,却战术性地饮下一口茶。她很想去问个明白,却又怕暴露自己手上有恭怀太子写给太后的密信之事。

思绪还未来得及理清,鬓发间忽然有什么东西插了进来。

徐椒方想摸一摸,却被萧葳禁锢住。

萧葳道:“别动。”

徐椒自然不会听他的,伸出手拔出簪子,只见是在宣威城中买的那柄桃木簪。

萧葳道:“明日你就要去凤凰台,待到立后大典之后才能回来。”

他顿了顿,想说些什么却又没有说出。

*

江南春日,草长莺飞。

立后大典前一日,徐椒来到姑母的陵墓处。姑母的墓园中青柏如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