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下过雨,天色氤氲,沿途绵延不断的青山,染上了一层黛色。

谢雨生长在平原,盘山路的弧度,让她有些眩晕,只能打开车窗,让湿冷的凉风灌进来,方才舒服一些。

这车行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抵达谢雨要去的乡镇。

这是湘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破败拥挤的一条小街,街边小店的人们慵慵懒懒,偶尔有人朝不同于本地人的谢雨看过来。

她路过一家小店买了一瓶水,还算熟悉的红白色包装,只是拎开盖子打开正准备仰头喝时,却发觉包装上写的是“哇哈哈”三个字。

这猝不及防的山寨商品,让谢雨不得不重新盖好盖子。她看了眼卖水的老人,想来他也不知。

她无奈地笑了笑,走了几步,将水丢进旁边的垃圾堆。

乡里很小,以至于乡政府的办公楼,很快就出现在谢雨的视线里。

那小楼倒是有三层,不过很陈旧,跟打盹的门卫大爷登记了一下,谢雨就顺利进入。

大概此时都已经下班,整个办公楼很安静,只隐约听到二楼一处有人说话的声音。

谢雨上楼,走近那有人声传出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开着,她走过去站在门口,看向里面:“向芸乡长在吗?”

里面有三个年轻人,正坐着聊天。

三人中年纪稍长的女孩,起身走过来:“是《东方周刊》的谢雨记者吧?您好,我就是向芸。”

她典型西南女孩的长相,个子不高,但长得挺漂亮,眼睛明亮,笑起来很动人。

谢雨看过她的资料,是是大学毕业选调进来的干部,主管文教卫。她毕业顶级名校,本应有很好带前途,却选择回乡,大约是为了建设家乡的美好抱负。

谢雨微笑着和她握了握手,意味不明地打量了一下这个女孩,不知她的抱负有没有?

向芸介绍完自己,又转身介绍:“这两位就是这次的志愿者,陈心悦和张庆然。他们都是大四保研生,申请这个学期来支教。”

谢雨朝两人看去,女孩在向芸说话间,已经朝她跑过来,很热情的模样:“我听基金说《东方周刊》的记者谢雨要来,特别高兴。你知道吗?我很喜欢看你们的杂志,经常看到你写的报道,你好厉害!”

谢雨笑:“你一个女孩子来山区支教,也很厉害。”

陈心悦吃吃吃笑了笑:“这一直是我的梦想。”

象牙塔里年轻的女孩,总是有些天真,他们还不懂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就像当年的谢雨一样。

后面那个男生也走过来,那男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很有点书卷气的样子,一看便是大学生,只不过眼角眉梢,却有点轻浮之色。

谢雨采访过各行各业性格各异的人,多少有些识人之术,那点隐藏得很好的轻浮,在她的眼里很容易遁形。

毕竟,这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男生。

张庆然嘴角扯了个笑容,自我介绍:“你好,我是张庆然。”

谢雨点点头:“你好。”

向芸看了眼墙上的钟:“这次安排的是红溪小学。谢雨,我就不留你们吃饭了,到红溪村要一个小时,现在天黑的早,那边的路不好走,时间太晚了不方便。等你们回到乡上,我再招待你们。村小校长那边已经说好了,他会安顿你们,要是有什么问题,打电话给我。”

三人一一道谢。

向芸又道:“我本来是要送你们去的,可惜待会儿我还有事要下到别的村子。不过我已经安排了乡政府的车子送你们,车路只通到一半,到村里你们还要走半个小时,司机会带你们去,山里的路不是太好走,你们自己当心点。”

谢雨对这个热情周全的女孩很有好感,微笑着跟她道谢。

陈心悦则笑得很灿烂:“没关系,我已经准备好吃苦了。”

向芸和谢雨俱因为这年轻天真而笑。并不是嘲笑,只是单纯被感染。

向芸没有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