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索取成为了习惯,付出就无从谈起。

上一次苏慕宁还有孔善民、孔善财的态度让孔善德郁闷了很久,他想不明白向来以他为首的孔家人这一次怎么就变了呢?

直到他的郁闷被妻子看出,孔善德对自己的妻子董氏诉说过后,董氏又叫来了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孔善德的岳父兼师父,为他开导。

说实话,董家人和孔家人虽然是亲家,但是除了亲事之外,并没有打过太多的交道。因此,董先生对于孔善德的娘、哥哥等家人也不是十分了解。

听孔善德和董氏把事情一说,董先生立马就开始批评孔善德,大骂他是读书读傻了!

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从来就不是这个人有没有读过书,有多高的学问。人之所以被称作人,那是因为人有良心!没有良心的人就不配被称为人!

他娘孔苏氏一个乡下妇人,还是死了个丈夫的农妇,带着五个儿子两个闺女,还能把他供出来读书,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董先生觉得他作为一个局外人,听了这样的故事,都十分动容。怎么这个女婿就这么不知道感恩呢?

还有孔善德那两个兄弟也都是好的,碰上那种有坏心、私心的兄弟,孔善德这书压根就读不成,还娶他闺女?做他的白日大梦去吧!

不过董先生都活了一大把年纪了,看人还是挺准的。孔家这小子,虽然性子有些固执,但是本性是个好的,用心教导,绝对差不了。要不然说什么他都不会把闺女嫁给他的!

经过董先生的一顿教导,孔善德也回过味来。这事,好像是他做的太过了。

大梁是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

太祖建国初,定下规矩,大梁要以农为本,而士则是负责管理的,因此士排在第一位,农排在第二位。至于工匠,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被排在第三位。

而至于排在最末位的商,太祖认为商人重利轻义且无奸不商,商人都是阴险狡诈之人,短期内可以牟取大量财富。因此建国初年,对于商的态度,是严厉打压的。

第150章 现在还来得及

大梁初年,商人及其家眷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不可以入朝为官。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帝发现商人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小到市井商贩,大到大商人,其实存在就有他们存在的意义。

新帝认为,一味的打压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为何他不能培养一批专门的为朝廷和社会服务的商人呢?

只不过现在一切都还在试运行阶段,整个大梁现在也只有寥寥几个皇商,并且现阶段还没有什么显著的成就。不过这一切表现在政策上来看,就是对商人的管控松弛了。

经商之人不可从政,这一点没有改变。但是商人的后代,如果不从商,也可以像其他普通百姓一样参加由朝廷组织的各类考试。但是就算是考中之后,也不可以继续从商,如果从商则会取消资格。

和其他封建王朝类似,大梁也是一个集权于中央的王朝,皇帝至高无上。大部分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这个针对商人群体的改革推行了好几年了,今年基层才有了风声。

看样子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大概很快这套体系就要正式被推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