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因为麻烦就丢开手,只挑拣容易的做,那我这个中书令也当得太容易了些。”
甩锅和摆烂别人难道不会吗?还用得着她?
听到这话,那些觉得不该接手的都惭愧低头,而觉得当仁不让的则抬头挺胸。
雁来见状又笑道,“事情虽然要做,可也不能没有底线。所以,既然要我来解决问题,那就全都得按照我的要求来。”
有机灵的人已经反应过来了,雁来说的是藩镇之事、是她自己,又何尝不是为官之道呢?
在某个官职上,总会遇到麻烦的、或者自己不想做的事,总不能就丢开不管吧?但若是事事照单全收,也会让人觉得你好欺负,变成所有的事都让你干,这时候,把握其中的“度”就很重要了。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能力。
有能力的人,才有底气说出“都按我的来”这种话。
更有人听出雁来有让他们出仕之意,更是豪情顿生、踌躇满志,开始畅想自己该如何做出一番事业了。
雁来的注意力却是放在了第三种说法上,“放一放问题自己就会解决了,这话是谁说的?”
她虽然没有褒贬之意,可是听语气就知道不甚赞同,所以迟疑了片刻,白居易和元稹才站了出来。
雁来看到两人,有些意外,问道,“你们是怎么想的?”
两人对视一眼,顿时都有一种“参加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到一半才发现自己写偏了”的感觉,可是从头再写已经来不及,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写下去。
最后还是白居易开口,“这是元和初,我与微之将应制举时,揣摩当代之事所成的策目,谓之销兵数。”
所谓的“销兵数”,意思是说,每年都会有一些士兵或是战死、或是出逃,那么,如果战死的名额不补上,出逃的兵士不追捕,那天下士兵的数量,自然就会慢慢变少,十年之间能少掉十之三四,军费开支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了。
这样一来,朝廷不必遣散军队,也就不会招致士兵的怨望。
听起来似乎十分完美。
大概是察觉到气氛不对劲,白居易越说声音越小,最后还忍不住为两人挽尊道,“那时我等年轻无知、虑事不周,让诸位见笑了。”
其实那也不过是四年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