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3)

纪海民的声音虽低沉,但还是有许多人听到了他这句话,却是在他说完后,都齐齐惊呼一声。纪海民这样一翻表露心迹的话,却是大出所有人的意料。

“我已经回答了你的话,现在你可以走了吗?”纪海民居高临下的看着那少女眼中的震惊与失落,他的神情并无一丝变化。他早已过了那激情高昂的年岁,如今的他心如死水,却是轻易不会再起一丝波澜。

人群中跑出一位侍女装扮的女子,忙拉过那站在马前发愣的少女,把她拉进了人群中。马前再次空荡起来,纪海民一扬缰绳,轻促着大马再次朝皇宫的方向前去。

尘土微扬,人声沸沸,纪海民听到声后,那方才少女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她大喊:“喂,我要嫁给你。”

如此大胆,毫不知羞的话引来街中大伙的哄笑,纪海民没有停步,没有回头。

纪海民进了宫,在朝堂之上面见了真宗。而真宗当朝便就颁发了封纪海民为三品平狄将军的旨意,还嘉奖了边关所有的将士。

待退了朝,真宗便就把纪海民留下,让他跟着他去了内殿。

“杨老将军身体如何?“真宗进了内殿问纪海民:“朕已经多年未见他了,心里甚是想念啊。”

纪海民恭敬回道:“杨老将军也心念着皇上,只是他身上旧疾复发。不说上战场,就是连走路都难。这次本想回来面圣,但他却是半步也走不得啊。”纪海民说到杨老将军,神情满是哀痛。

真宗听了也是担忧:“边关平静,都是杨老将军的功劳。如今他身体不好,朕深感伤痛。如今有了六郎,也有了你,待他身子再好些,朕就召他回来在城里安享天年吧。”

“皇恩浩荡。”纪海民行礼道:“若是老将军能回来,身体定可以得到更好的休养,却是能好全也说不定的。”,

真宗听了便就点头,然后满意的打量了一下纪海民:“朕倒知道你是忠国公的儿子,可却是第一次见你,不错,很有出息。可要记得,日后要为我们大宋立更大的功劳。”

“臣听命,定不让辽人铁蹄踏入我们大宋一步。”

“好。”真宋抚掌笑道:“我们大宋有你们这样英勇之士,却是可保千秋大业的。”

141分离多年再相见

正当真宗与纪海民说着话时,有宫人来禀报说淑妃娘娘前来。

真宗听了,恍然一笑对纪海民道:“你与淑妃乃是兄妹,她也是多年没有见过你,怕也是想念的紧啊。”说完,便就对宫人道:“让淑妃进来吧。”

淑妃纪华槿朝真宗行了一礼后,便就看向纪海民,她的神情有些激动,眼眶微红,唤道:“阿兄。”

纪海民面对自己的亲人,神情也有些动容,但他却还是保持礼数,朝淑妃行了一礼:“娘娘。”

见到他这个样子,淑妃心里就有些难受,哽咽着就又道:“多年不见阿兄,却是与我生分了许多。”

淑妃轻易不得出宫,真宗也体谅她便就道:“淑妃请将军去你殿里坐坐吧,你们兄妹多年不见,定也有许多话要说的。”

淑妃听了,便就感动的朝真宗行了谢礼。

但到了殿外,行到花园处,纪海民却是没有跟着淑妃去她的宫殿里:“虽是皇上的恩旨,但我却还是不去娘娘的殿堂了,毕竟一个年轻男子出入后宫还是不妥。”

“兄长变了,何时变得这般小谨慎?那是妹妹的宫殿,怎么会不妥呢。再说,还有两位小公主,她们定是也很想看你这个英勇的舅舅的。”

“妹妹有什么话便就在这里说吧,我不时还要出宫去,城外还有许多将士,我还要去跟安置他们。”

“他们难道比我还重要?”问了这话,纪华槿看了看纪海民的神情,便就又点头:“好轻,只是难道兄长不回府吗?”却是问得有些谨慎。

“这次回来停留时日并不能太长,歇息好便就又要再次启程回去。但府里却还是要回的,毕竟娘还在府里,别的就算了。她我还要去看看的。”

“原来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