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2 / 3)

随意嫁了一个人去。到时的日子,怕就难过了。

纪慧娴倒不是担心婚事,只是这种无法自己做主的滋味让她着实难受。若想依自己的意愿行事,那便要有一些自己的根基。但如她这样的情况,却是不可能有一点发展的。进纪府,得到庇护是最好的。

可是,纪府怎么可能会让她回到府里,也许这次能回去见上一面那纪老夫人,可前脚进去,说不定后脚就又被送了出来。

纪慧娴想着这些,神色却是无一丝激动。

那杨妈妈见状,却是似乎明白纪慧娴的担忧,她却是又道:“在府里,大爷却还是念着姑娘的。虽说没有来探望,但每年里的衣着吃食,总忘不了姑娘,以前还请了女先生来教了姑娘三年书字。早先年,姑娘身子不好,大爷甚至每年还会来上这么一两次。近年姑娘身子好了,大爷虽没有再来,但大爷的心里还是有姑娘的。所以姑娘不用担心,进了府见到了大爷,奴婢自会前去求上一求,到时说不定姑娘便可得留在府中。”

纪慧娴没有见她所谓的父亲,但听杨妈妈口中时不时说上的一些话语当中,却是知道了一些她这位父亲的样子。他是如今身为太傅的纪老爷的嫡亲长子,名唤纪海康。他是俊郎的男子,性情温和,为人也是极是聪慧的,听说,却是当年汴京城里极大数待嫁闺秀心里,最是想嫁的儿郎。他更是在太宗十五年时,中了探花。当时,太宗皇帝在大殿见了他一面后,却是比起状元来,对他更是赞赏。若不是当时他已和纪慧娴的母亲成了婚,太宗却是极想把他配与太宗最小的女儿宣慈公主的。

这样的人儿,对纪慧娴的母亲方氏也很是爱护。于是,连着纪慧娴的母亲当时也成为了汴京城里所有士大夫的夫人眼中最是羡慕的妇人。只是这样的好景只是持续了三年,纪慧娴的母亲从人人羡慕的人一夜间成了罪人,再过没有多久,便就离开了人世。

听杨妈妈说过,纪海康与方氏的感情应很是要好,所以,纪海康才会惦记着纪慧娴。若是看再死去的方氏面子上,也许纪海康还真会留下她。

只是如今纪海康已经另娶,这再娶的夫人是正五品东阁大学士韩士杰之嫡女韩氏。听说也是性情极好的一人,这些年为纪海康先后生下了一子两女。看样子,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是要好的。虽说纪海康也许还对方氏有一些情感,但究竟还有多少却是不得而知了。不过从这几年从未踏入这小宅子来看,怕也剩不了多少了。若是只把注放在他身子,怕是并无杨妈妈想得那般乐观。

看着杨妈妈激动的神情,纪慧娴却是不忍心打落她,只是也陪笑道:“若真是那样,却是极极好的。”

杨妈妈拍着纪慧娴的手背,让她安心:“只要姑娘进了府,奴婢就是把这老命拼了进去也要让姑娘留在府中。只有进了这纪府,姑娘嫡亲的身份才能更好的保住。”

不管如何,听了这话,纪慧娴也是感动的,她点点头。然后又摇头道:“妈妈拼命却是不能的,你还得陪着我呢。”

迎平在这里也有些激动的开了口:“那,如此一来,姑娘要送什么礼给老夫人才好?”

8绞尽脑汁备寿礼

送什么礼才好呢。这个问题在主仆四人的脑海中盘踞了好几日,都得不到好的主意。

纪老夫人自小便锦衣玉食,嫁入夫家几十年,也是过得一日比一日好。在她眼中什么没有见过,在她嘴中什么没有尝过。一般的东西怕还真是入不了她的眼,若是身在纪府,却是随意送些东西略表孝心便也足够了。但,纪慧娴不一样,她第一次进府,第一次见这个从未谋面,对她并不看重的祖母。不说能够一举得到青眼,最起码不能让她反感。再说,又是不打自招就进去的,这礼若是再送得不好,便肯定一下子就打了回来的。

这个问题也是难倒了纪慧娴,她虽有现代的思想,可那些思想除了能让她活得舒心一些之处,并不能再带来更多的好处。这一份礼,就把她有些为难住了。

后来还是杨妈妈无意中说了一句,说纪老夫人是信佛的。

但信佛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