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完,斥候聚集到一处,当中一个人拿起什么东西吹了一下,一阵急促嘹亮,类似哨声的声音响起来。
三刻钟后。
漫天沙尘中,乌泱泱的军队不断前移,仿若行走的巨型黑云,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最前面的是骑兵,目测有两千人。
过了好一会儿,军队已走至山下,嗒嗒的声音犹如惊雷滚滚,骑兵走过去了,其次是手拿盾牌银枪的步兵,其间也有人骑行马车,车上拉着物资,应该是粮草。
军队过来的那边有一条官道,他们现在改成走小道抄近路了。
既然能走官道,说明文宣王是知情的,要么是楚王跟他做了交易,要么是他受楚王掌控,听命行事。
足足等待一个时辰,军队才完全走过去。
她大概估算了一下,兵力至少有六千人以上。
这还仅仅是陆军,不知是否有海军,如果有的话,势必会经过连州。
军队赶往山坳营地,不日将要会合,她离开隆州已有一段时日了,从屏德县长宁县打过来的大朔如若进展顺利,应该攻下隆州了,想必很快就会发动战争。
不知战争波及范围有多广,宋清绫不想离这些争斗那么近,她牵马下山,接着赶路。
越靠近湖州南部,路上遇到的男人逐渐增多。
她通过打探,躲在暗处听那些流民的聊天得知,原来是湖州与江州交界之处有一支名为水林军的起义军于前段时间攻下了平西县,愿接纳各地流民,每日一人供应一顿吃食。
恰逢在抓壮丁,长期受到压迫,觉得没有活路,对本朝失望的男人们带着家人慕名前往。
平西县,是她后面要走的必经之路,那里的山壁立千仞,山势险峻,舆图上没画出绕行的路,只画了官道。
听流民说的,不止有水林军,江州各地也掀起了起义热潮,一切的起因是三个多月之前,湖州江州两地发生了地震。
双重天灾,死伤无数,朝廷下发的赈灾粮迟迟没有落到百姓手中,官府不闻不问,百姓们苦不堪言,一些人曾发动过小规模的起义,但都被官府压下去了。
唯有水林军出类拔萃,集结各路群豪,越战越勇,逐渐打出了名号,是一个名叫李淮的人带领水林军。
平西县是宋清绫下一个将要去到的县城,她当今处于它的隔壁县,凤县,骑马速度快的话,再跑个四天就能到那边。
了解了这些形势,宋清绫心里盘算着先赶到平西县,看看情况再说。
她加快速度赶路。
午时,烈日炎炎似火烧,骑着马的宋清绫正在找阴凉地准备休整,跑着跑着,一阵阵喧闹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离得有点远,声音不甚清晰。
不多管闲事,她打马离开。
往前跑了一截路,在小道边的林中寻得一合适之地,她停下来休整,给马儿弄吃喝的,弄完坐在草席上吃窝窝头。
前段时间她新做了一批为数不多的熟食,本来想多做一点的,哪知香味惹来了流民,导致没做多少,再几天估计就没了。
虽说进出富庶人家收了一些物资,但其中并不包括熟食,高温干旱,缺水缺粮,人们只会做当顿吃的吃食,没有冰箱保鲜,吃不完的会坏掉。
吃完喝点蜂蜜水润润喉,她躺下休息。
睡着的她突然惊醒过来,贴着草席的耳朵听到有极其细微的波动来自地下。
第一反应是不是地震了,多听了会儿,排除了,是有一群大部队来了。
她赶忙起来,牵马躲到小道看过来看不见的暗处。
一刻钟之后。
滚滚飞扬的尘土中,一群人到来,为首的几十个人骑马拉着板车,有的车上装着东西,有的是空的,骑者的手里皆举拿一根迎风飘扬的红色旗帜。
旗帜翻动,最顶部绣着一轮明黄色的金乌,下方是龙飞凤舞的字迹显露出来:赤地生白骨,黄沙埋朱门。
他们之后跟着六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