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挺勤快。”

人勤快,躲她躲得也勤快。

塔娜当然没听出言外之意,只是顺着话头感叹,苏和家里没人帮衬,弟弟又还在念书,里里外外都要靠他自己忙活,一年四季没个闲时,不勤快也没办法,挺不容易的。

蒙族大姐讲话带着口音,陆娆听得一知半解,起初还以为她是想说苏和缺个对象,听了一会才回过味儿来她是说他没父母帮衬。

其实早前问及苏和家人,他只提了弟弟,陆娆就隐约有些猜测。碰巧塔娜聊到这了,她便委婉问起缘由。

说是苏和父母早十年前就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过世了。

太久远的事情,塔娜也只能记得大概。囿于口音限制,陆娆又只能从“大概”中听懂只言片语,更多前因后果,只能靠自己拼凑。

据说那会儿苏和家里条件不错,虽然牛羊数量不抵畜牧大户,但因为有个小加工厂,比起直接将日产的牛奶低价卖给奶贩,批量制成奶食后更加便于储存,利润也自然更高。

十年前不比现在,开个厂子可了不得,哪怕规模再小,也是全嘎查嘎查,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与“村”平级。唯一一家,风光得紧。当然辛苦也是辛苦,小本生意不舍得雇人,夫妻俩都是亲自往周边大小商超送货,全年无休。

也是因为一次送货,车子在去包头的路上刹车不及,撞上头横穿马路的老黄牛,翻了个彻底。女人当场就没了,男人抢救了一天一夜,最后也没逃过。

当时苏和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正在呼市念书,大一还是大二,弟弟不到十岁,念小学。

家里突生变故,梁顶一夜坍塌,厂子和牛羊都缺人照看,苏和没的选择,只能退学回到牧区,搭着亲戚朋友的帮衬,一点一点接手牧场。父母走得仓促,没留下什么经营之道,一切都只能靠苏和自己学习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