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去吃绝口未提二人上次的不欢而散。

母亲是学土木出身,年轻时像男人一样跑工地、跟项目,一步一步做到总工程师,绝对算得上陆氏集团的一代元勋,也因此强势惯了,从不认输,极少服软,特别是在她坚定自己决策正确的事上。

主动打给陆娆,已经是她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仔细想来,上次毫无准备地向母亲摊牌,陆娆不仅低估了母亲在这门婚事上的态度,也的确有些冲动,忘了不是所有女儿都能靠撒娇和眼泪换来母亲的无条件支持。她小时候不行,长大了更办不到。

想要说服母亲甚至父亲,她就必须先弄清楚,和段誉铭“分手”对陆家究竟意味着什么。

陆娆从前极少过问父亲生意,心想这次倒也是个机会。于是问母亲:“我哥呢,晚上也去吗?”

兄长陆子辰比她年长五岁,是父亲同前女友的非婚生子,因为很小就被接到陆家生活,一直被母亲当亲儿子待。

和陆娆不同,陆子辰自毕业后就一直在集团总部辅佐父亲,几个同段家合作的项目也是他在跟进,许多事情都要比她清楚。

“子辰啊,要来的。”母亲回答,“你也早一点过来,什么都不要买,路上注意安全。”

“好,我知道了。”

陆娆顺从应下,打算借着这次机会,探探口风。

*

北京的四月中旬已经回暖,夜幕下的紫苑山庄湖波潋滟,绿植环绕,静谧清幽,是城中城,亦如城外城。

陆娆六点下班,因为路上太堵,从东三环开到北边,已经快七点半。才一进家门,就见陆子辰正在旁厅茶座陪父亲喝茶聊天。

比起上次见面,父亲明显精神不少,晒黑了,气色倒是不错,讲起海南岛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滔滔不绝。坐在对面的陆子辰稍显疲态,却还是一一应和,替父亲又加了茶水。

相比陆娆,兄长性格明显内敛许多,读书时成绩拔尖,工作后踏实勤恳,极少忤逆长辈,典型“别人家的孩子”。

大概也是因为这份“内敛”,陆子辰的眉眼虽同父亲相似,却少了几分坚决果敢,常年压在一副无框眼镜后头,温雅之余霸气不足,特别是和父亲相处时,总给人唯唯诺诺的感觉。

陆子辰八岁时被接来陆家生活,和陆父甚至陆娆母亲都无隔阂,也早就改口叫了“妈妈”。那时的陆娆却不大高兴,心说怎么半路杀出个“哥哥”,抢走她一间独立卫浴的卧室,又抢了她的妈妈。

偏母亲还对继子视如己出、关爱有加,常常在一家人吃饭的餐桌上,当着父亲的面叫陆娆多向哥哥学习。

小孩子心里逆反,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陆娆每次听见“多向哥哥学习”,都烦躁得想要摔碗撂筷走人,又被母亲在桌下偷偷拧大腿肉警告,只好将气闷委屈如数咽下,再化作怨恨,私底下如数还给陆子辰藏他的习题册,弄脏他的校服裤子,扎他的自行车胎……

陆子辰照单全收,默默把习题重做一遍,默默洗掉裤子上的钢笔水渍,默默攒了零用钱去找路边师傅补胎,一次也没向父母告过她的恶状。

陆娆一拳打进棉花堆里,自己也觉得没劲,久而久之,干脆当陆子辰是空气,渐渐也习惯了家里鞋柜有他的位置,餐桌上要多一双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