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趁着秦末混乱,大举南下犯边。
刘邦已经决定继续定都关中,而不是洛阳。
定都关中,都城肯定仍旧选择咸阳附近。大汉的都城,如今离与匈奴的战线很接近了。
吕雉捏了捏眉间。
第104章 煌煌炎汉由此始
鲁城辩论, 原本决定一旬结束。
前来的士人越来越多,又全是自带干粮,鲁城辩论不断延长,最后定为一个月结束。
一个月后, 刘邦就要登基了。
汉臣离开了鲁城, 士人仍旧留在鲁城呼朋唤友, 私底下组织辩论。
刘邦没有制止。
“等我登基了就制止。”刘邦对萧何保证, “我一定强制他们回归籍贯种地!”
萧何脸上的怒气这才消散。
哄好了萧何, 刘邦私下对刘盈, 又换了一副嘴脸:“他听士人辩论不是听得很开心吗?怎么又不开心了?真是难懂。”
刘盈驳斥他阿父的荒谬言论:“阿父明明知道萧伯父听士人辩论得开心是因为他本身好学, 见士人离开原籍太久不事生产是担心大汉, 你哄完人后又说别人难哄,这人前人后完全不同的模样, 实在是小人行径。”
他扯下眼皮:“阿父小人!”骂完就溜。
刘盈翻窗,刘邦脱下草鞋, 朝着刘盈的背影砸了出去。
“哎哟。”砸到了刘肥。
刘邦再次为刘肥为刘盈挡鞋的神出鬼没能力瞠目结舌。
他对韩信笑骂道:“等肥儿就藩, 我看他还能不能继续纵着盈儿!”
韩信鼻子发出“嗯嗯”的声音敷衍义父,心里想, 自己既然听盈儿的, 不姓刘,不封王, 好多给后人一个爵位,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不就藩?以自己的本事, 一个小小的太尉(大汉最高军事长官), 阿父肯定会给。
刘邦也在想,给韩信安排个什么职位。
韩信暂时不改姓,他默许了。将来等盈儿登基, 再让盈儿给韩信改姓。
至于刘盈怎么先不支持韩信改姓,后来又要给韩信改姓,刘邦相信韩信一定会相信刘盈的鬼扯。
刘盈哄骗韩信和刘肥,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韩信为列侯,列侯有一个县的封地,如果无事,是需要就藩的。
但韩信还年轻,怎么能就藩养老?刘邦先想着让韩信当太尉,但他担心韩信当太尉的第二天,刘盈就佩戴着太尉的印鉴招摇过市。
唉,头疼。
刘邦决定不想了,等登基后再想。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比刘盈所知道的历史提前一年登基。
原本汉高祖是在氾水之阳临时找了块空地登基,之后临时定都雒阳,过了几月才在娄敬和张良的劝说下进入关中。
那时咸阳城已经被项羽焚毁,汉高祖在咸阳城所属的长安邑(秦国长安君嬴成蟜封地)封地营造新都城。
汉高祖七年,长安城勉强能住人,刘邦才搬家到长安。在那之前,他暂住栎阳。
栎阳是秦孝公之前秦国的都城,城池营建较为完善,也有规模尚可的行宫,勉强可供大汉的皇帝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
刘邦这次重夺三秦,改换社稷,就已经将都城从南郑暂时搬到栎阳,回栎阳就像回家一样自在。
提前一年登基,刘邦比原本历史中的汉高祖更加从容,但也从容不到哪去。
项羽虽然这次只烧了小半个咸阳城,咸阳城也不能立刻住人。
萧何虽然没有劝刘邦在哪里登基,但早早就勘察好了长安那块地。
刘邦一说定都关中,萧何就把自己的勘察报告交了上去。
刘邦不由向刘盈得意道:“你阿父我的相国肯定比你的相国厉害。”
刘盈无能狂怒。
后世贤相都自比萧何,我从哪再找一个萧何?
哪怕是诸葛亮,他还没治理过一个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