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妻子平安,儿子才刚出生,甚至姚释赶来告诉他崔贵妃是以皇后之仪死去,也就是说,宫中此时赶来传旨的人,极有可能传的是他已被封为储君的旨意。
但这一刻燕追却紧抿着嘴唇,浑身发冷。
他曾那么极力争取,盼了多年的东西,有朝一日唾手可得,但此时的他却实在很难扬起嘴角,半点儿胜利的喜悦都没。
“您希望我怎么做?”
姚释看他如狼,凶相毕露,叹了口气:
“您希望我怎么做?”
燕追进退两难,难以选择,可是他又何尝不是如此。
嘉安帝的心思,到了此时此刻,姚释看得清楚,燕追又何尝不懂呢?
“我若与您说了王妃有难,此时此刻的您会如何做呢?”
姚释的声音并不大,却问得燕追哑口无言。
他会怎么做?以大事为重,或是重儿女私情?
事成之后的他会选择赶往护国寺救妻儿,还是进宫护住崔贵妃?
燕追神色更加阴冷,姚释平静的与他对视:
“王爷,您该明白,娘娘这样做的用意,不要使娘娘去了,在地底也不得安心。”
她怕是早就已经料到了有这样一天,是以心中早就做了决定。
“此时皇上定会下旨追封她为后,您就是嫡子,乃是皇位不二的继承人。”
嘉安帝一步步安排妥贴,帝王心术,深不可测。
但他爱子之心,姚释却是能感觉得到的。
皇帝年迈,经历宫变之后,寿数还有几载不得而知。
但燕追铲除容氏,立了大功,退一步说,崔贵妃若贪生而不寻死,姚释将傅明华的下落告知燕追,他此时妻儿俱都转危为安,母亲仍在,一时风光无两。
第五百九十七章 是非
可将来他登上帝位之时,对崔家又该如何处置?
崔贵妃若活着,青河的人必会大举入仕,这是崔家的野心,从当年送崔贵妃入洛阳时,就已经摆明了崔家的立场。
当日崔大太太大谢氏费心尽力想送崔十二娘入洛阳,甚至不惜得罪燕追,不就是为了能使崔家将来能效仿如今的容家,在朝堂占得一席之地么?
若他强势镇压拒绝,天下人必会说他不知感恩,崔贵妃左右为难,一面娘家,一面儿子,夹在中间不过为难罢了。
她要是偏帮娘家,迟早与儿子生分。
而她若是偏帮儿子,也定会惹来娘家不快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与其将来落得那样的境地,不如早早痛快决定。
燕追性格如何,崔贵妃是心中有数的,与其等到将来燕追为难崔氏,铲除世族,倒不如她早早去了,眼不见为净。
兴许将来儿子在忆及她今日所做所为,在念及崔家时,还能顾着几分旧情。
傅明华是崔贵妃保出来的,哪怕燕追忘了,可是傅明华不会忘,总是会提醒着他的。
所以姚释提与不提又如何?不过是将这难题,一并交到崔贵妃手中,让她来决定。
“王妃是个聪明人。”
姚释叹了口气,此时燕追的怒火排山倒海,证明傅明华先前并没有提及过半点儿她为何会险些遇害时的情景:“她不说提这些,相信也是理解您,不欲再使您心中烦忧的。”
当日她出城之后,并没有等人来救,而是自力更生,想法子躲过灾祸,逃得性命,怕是就已经猜出姚释安排。
姚释说的话,燕追不是不懂其中的道理,可任他能统率千军,任他能骑马战场驰骋,此时这样的情况下,燕追却神情惨白,说不出一句话来。
雨越下越大,姚释叹了口气,知道他终究会是想通的。
通往帝王的道路充满荆棘,总得要有所取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所谓知足才能常乐,若不知足的人,总是不如平民百姓快乐的。
尤其是像燕追这样野心勃勃的人。
秦王府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