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自己读书学习,也是如此,跟着夫子念句子,反复吟诵。
吟诵数遍以后,夫子大概讲一下,这两句是什么意思,然后大家继续吟诵,把刚刚学习的内容给背下来。
这是他们常见的,也常用的学习方式,自然觉得这种方法更为靠谱。
于越却不这么认为。他曾经多次去观看河湾村的讲学大赛,单看那些能上台讲学的村人,便知道张夫子这种教学方法是多么的有效!
闹事者那边,讲过句子的释义后,又让百姓齐齐诵读。
领头的人扭头望一眼张梓若,看她还在和那些百姓说一些不知所谓的废话,矜傲的回过头来,觉得自己这一方赢定了!
香炉里的香一点点的燃烧。
双方都加快了进度。
“时间到!”
伴随着一声大喝,双方都停止了讲学。所有人又汇聚一处。
教谕让二十位百姓站到前面来。
“刚才你们都已经学习了一炷香的时间,接下来我会对你们进行提问。无论结果好与坏,皆不需紧张,只不过是一次寻常的提问罢了。”
二十位百姓拘谨的连连点头。
教谕:“此次教学以识字为主,那我便考考你们字都记得怎么样。”
他先是让人拿纸笔来,写了二十个不同的启蒙常用字,分别交于这二十人。然后让他们一一念出,纸张上的字怎么读?
闹事者那边,第一位百姓,拿着纸张,毫不犹豫的念道:“天!”
“很好!”教谕点点头,示意第二个人读。
第二个人拿着纸张,已经在口中默念数遍,此时毫不犹豫地念道:“子,这个字念作子!”
负责教导他们的读书人,皆满意的点点头,一同瞧向下一个百姓。
第三位拿着纸张,将纸抖的哗哗作响,急得鼻尖上都快冒汗了,他磕磕巴巴道:“这个字念、念……已?不对,不对!应该是己?”
他边说,边偷瞄教他识字的读书人的脸色。看对方脸色不大好,连忙换个说法,说:“这个字应当念已!”
教谕大人问:“确定吗?确定不改答案了吗?”
回答者再偷瞧一眼教他的读书人的脸色,见对方神情舒展,他连连点头说道:“确定!确定!就这个答案,不改了!”
教谕点点头,让下一个人认字。
自从有第三位答题者的示范,其他百姓回答时,也都悄悄的瞄那些读书人的脸色。
自河湾村来的人一看,这不是作弊吗?
村民们和吴攀等读书人,二话不说,挡在那些闹事者面前,看他们还怎么作弊!
被挡住的闹事者们不服,想要往前站。
吴攀问:“你们不是最讲究公平公正,还要为人讨个公道吗?难道要上前作弊不成?”
一句话把那些人都给问倒了。他们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吴攀等人身后。
剩下的七位答题者,见再也看不到答案提示,只能硬着头皮答题。
十人答题结束,有五个人是干脆利落直接答对了的,一位是摇摆不定,根据答案提示回答正确。
最后,十人当中,有六人皆答对。
不过一炷香的时间,教导的还是毫无基础、一字不识的百姓,能有这个成果,闹事者一方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
他们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瞧着张梓若那一组的百姓,浑不在意。
在他们的精心教导之下,十位百姓尚且只能做到这个地步。把经典书籍进行歪曲的一区区女子,又能做到什么地步?能对十之三四吗?
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张梓若这一组的百姓身上。
教谕大人示意他们,从第一个人开始读纸张上的字。
第一位百姓胸有成竹的念道:“君!这是君子的君!”
第二位百姓:“青!这是青色的青!”
第三位百姓回答也极其流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