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娘亲都这么说,二丫抿了抿嘴,心里有些不甘心,但也没说话了。

其他几个孩子虽然也恋恋不舍,但郭喜安把炒玉米收走后,他们也很快转移了注意力,打水洗手,又被郭喜安叫去喝金银花水。

虽然不让孩子们再吃炒玉米,但先前他们可是已经吃了很多了,金银花水下火,郭喜安煮了一茶壶出来,让孩子们一人喝了一碗,预防预防也好。

......

十万枚变蛋做好后,郭喜安又开始投入了农务劳作,村里其他人家还在收着地里的作物,郭喜安她们已经开始在翻地秋种。

虽然买了地,但是目前郭家能用的田地,算起来还是村里最少的,所以无论是秋收还是秋种,郭喜安她们都比村里其他人家要结束得早。

因为要等胡芋种催芽,剩下的三亩地翻好后,也没法立马栽种。

这几天郭喜安和郭喜春都在家,处理家里晒干的玉米和稻谷。

玉米需要磨成玉米面,稻谷也需要脱壳成大米。

磨玉米面倒是简单,家里买了石磨,又有毛驴皮蛋的帮忙,也不需要再去村里那些有石磨的人家排队,省心也省力。

稻谷脱壳就有些麻烦了,这个时候脱壳的方法是用舂米的方式,就是将稻谷放入石臼中,用杵捣去外壳,边舂还要边用一根木棍不时地撬动石臼里的谷子,要不然有的都捣碎了,有的还没有舂到,既费力又麻烦,是一件苦差事。

这天郭喜安姐妹正在舂米呢,周美玉脸色有些不好地找上门来。

“这是怎么了?”郭喜安停手将舂米的杵放到一边,给她拿了板凳,自己也坐下休息一会儿。

周美玉脸上还有忿忿之色,“还不是为着占晒谷场的事!”

第202章 晒粮食

向阳村东边靠村边上的位置有一大块稻谷场,往年村里秋收的时候,各家各户就是把收上来的粮食背到晒谷场去晾晒。

但是晒谷场虽然大,但也没有大到能容纳一村人同时晾晒粮食的地步。

特别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家家户户收上来的粮食可不少,更是有不少人家为了争夺稻谷场晾晒场地吵了好几回嘴。

郭喜安家院子够大,收回来的粮食都是在自家院子里晾晒,没去过稻谷场,对那边的热闹自然不知道。

往年的时候,这占晒谷场都是家里老人小孩去干的事,周美玉他们家人口少,一家子都要去下地,家里孩子也小,不像其他家能派出闲人去占晒场,所以通常都是等大家都晒得差不多了,有了空地,他们家才开始晒自家的粮食。

可今年不一样,今年大丰收,每家每户收的粮食都不少,要是等大家都晒完,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这没晒干的粮食可经不起久放。

周美玉怀孕在家,便自告奋勇地去占场地,结果连着好几天起了个大早,好不容易占到一块场地,却被后来的两户人家给强占了去。

周美玉气得不行,和她们吵起来,可能干出这种事来的人又岂会是个讲理的?周美玉一个人哪里吵得过对面两个?她又大着肚子呢,还能跟人动手不成?

惹了一肚子气回家,家里人最近忙着秋收已经辛苦得很,她也不想让他们再因这事气一场,谁也没说,只能来找郭喜安吐吐苦水。

“你说说有这么欺负人的吗?他们就是看准了我是个孕妇,又欺我家人口单薄,才这么肆无忌惮。”说到最后,周美玉已经红了眼眶。

李家李大伯腿有残疾,和李大娘就大山一个儿子,娶了儿媳后也只得小莲这么一个孙女,在村里确实是属于人口单薄的人家,早些年也没少受欺负,要不是李大伯会些木工手艺,家里日子还过得去,怕是要被人欺负得更狠。

村里就是这样,不止穷弱容易被欺负,家里人口少也会成为一些人看轻的原因。

知晓了事情原委后,郭喜安当即安慰道:“那样的人惯不讲道理,你别理她们就是,只是自己家里人口多一些,就能成为她们耀武扬威的资本,无知又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