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这么想的。”郭喜安接过茶水叹了口气,她倒不是愁大丫,虽说这时候的女孩子本就成亲得早,但是心疼姑娘的人家,把女儿留到十六七岁甚至更大点的也有的是。
况且在郭喜安看来,十三岁还是个半大孩子呢,这个时候就开始谈婚论嫁,属实是让她有些接受不能。
程家博看郭喜安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想了想,道:“你要是不愿意应付村里人,就对外说身子有些不舒服推拒了就是,不必勉强,咱们家并不是一定要八面玲珑,自己过得高兴才是。”
郭喜安也知道,无非是自家在镇上开店有了些成绩,原先那些没什么交集的村里人巴巴地上门来,倒不是说他们真要占什么便宜,但是存着拉近关系套套交情的意思肯定是有的,这锦上添花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难以避免的。
郭喜安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的喜欢热闹,她觉得以前自己一家没有发达的时候无人来打扰,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的那种生活更加惬意。
听程家博这么说,郭喜安眼前一亮,“你说的这个倒是个不错的借口,不过只怕又要被人传些闲话了。”
程家博一点都没放在心上,“他们要说就任他们说去,等到咱们家向佑向泽考上了童生,他们就不会说了。”
要知道,整个向阳村,还没有出过一个有过功名的读书人,之前老程家的大孙子程知文,之所以在村里的面子那么大,就是因为大家都以为他会是村里第一个能考上童生甚至成为秀才的人。
若是向佑向泽明年能考上童生,那绝对是在村里被捧着的存在,谁又还敢说他们家的闲话?
第447章 童生试
程家博都这么说了,郭喜安也不是那种会委屈自己的,当即就称病把那些上门来套近乎的村民打发了回去。
至于村里人有没有因为这个产生不满在背后议论,郭喜安也没在意。
一直到过年,都没再有人上门来打扰,郭喜安和姚三娘专心备着过年的吃食。
今年过年少了郭喜春母女几个人,没有去年热闹,但也不冷清,到了初二的时候,郭喜春和朱重还带着家里三个孩子来走亲戚拜年。
小虎儿是第一次到村里这个家,小家伙路已经走得十分稳当,到了新的地方也不怕生,高兴得很,追在向佑向泽们的身后“哥哥,哥哥”的叫着,被向泽带着满村子跑的野了一圈。
......
过完大年初六,郭喜安他们就收拾收拾准备回镇上去了,陶老他们走前也说过会初六或者是初七的就回来。
虽说他老人家嘴上没把这童生试当回事,心里还是在意的,想着早点回来,再给向佑向泽两小子划划重点。
陶老他们是在郭喜安一家回镇上的第二天到镇上的,接到钱贵的消息后,郭喜安和程家博立马带着向佑向泽去笔墨斋拜访。
到了笔墨斋,俩孩子先是老老实实地磕头给陶老拜了个年,才恭恭敬敬地围着他坐下说话。
陶老含笑看着小兄弟俩,拿了摆在桌上果盘里的橘子递给他们吃,嘴里却是不含糊:“年前给你们布置的功课,你们有好好完成吗?”
向泽闻言便缩了缩脖子,因为今年要参加童子试,老师给他们布置的功课比往年多了一些,开学的时间又比往年提前了不少。
向泽前些天在村里玩疯了,回了镇上才开始疯狂赶作业,昨儿个晚上就做到半夜,原本以为今天还有一天时间的,没想到老师回来得这么早,他还差着一些没完成呢。
相比起向泽的心虚,哥哥向佑就要淡定多了,虽然是放假在家,但他每天早晚都固定时间温习功课,完成老师布置的课业,所以陶老问起来,他第一个点头乖巧道:“老师布置的功课学生都已经完成了!”
“好!”陶老摸着胡子笑眯眯地对向佑考校了一番,向佑果然对答如流。
“不错!”
陶老对向佑给予肯定,又转向向泽,向泽眼神飘忽,神色有些紧张,面对陶老的抽查,虽然磕磕碰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