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是不是忘了她老爹是干什么的了?写账本不找我这是干什么呢。”

“孩子们在一块就让她们玩去,就跟从前扮家家酒似的。”阿娘也笑了,想到几人凑一块,又认真又斗嘴的模样,就觉得心里熨帖。

“她那账本回头我还是要瞧瞧,不然她们分不清,传出去不是丢我的人?”魏老爹泡了脚,又说道:“我虽说是个账房,但是手里头的钱还是存不住,还不如交给孩子们,萱娘芳娘都不是乱花钱的人。我的工钱就攒着,这回我一个子都不往外借。”

说到这个,老两口俱是忍不住唉声叹气,“那老雷头欠的钱也有三四年了吧?”

魏老爹将洗脚水端出去倒了,在心里仔细算了算,“记得是他大儿子成婚的时候借的,如今他孙子都会走了,有三年半差不多了。”

魏老爹叹了一口气道:“每回见了他,我都提一嘴,可是他死活不还我能咋办?”三贯钱呢!魏老爹一个月的工钱,能攒下来这么多也得小半年,当年瞧着老雷头家里穷没钱给儿子娶媳妇的份上才借的,谁知这么多年他们家都不还。

魏老爹性子软耳根子也软,每回老雷头随意找个借口打个哈哈,魏老爹也不知说啥,然后就拖到了现在。

这也是魏阿娘同意魏宜萱做法的原因,魏老爹这人从前但凡手里有点钱就被人借了去,再去催人还钱到底是件麻烦事。也就是近几年自己家里也不富裕才没人来借钱了。

今天晚上魏宜萱仍旧去了城南瓦子处卖包子,一切都很顺利,也再没有碰见周庭文。想来要是那一桶水能给他浇清醒了是最好不过的。

而早市上的酱香饼接也连卖了好几天,来买的人仍旧是络绎不绝的,有时魏宜萱忙不过来,摊子面前还能团团围住了一圈人等着。

于是每日准备的面剂子也就越来越多,魏宜萱手里的擀面杖都快擀出残影来了,一上午下来右手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于是就跟魏宜芳两个人换着来,这才觉得好多了。

这一日早上又足足忙活了一个多时辰,连带着茂哥都筋疲力尽了,三人将最后的桶啊罐啊的一一收拾好放到车上,准备回家了。这时候摊子面前却忽然来了一个中年妇人。

她穿着驼褐色窄袖裙衫,束扎着鹅黄腹围,头发用灰褐色布条盘成一个包髻,很是利落干净的打扮。这会她讪笑着,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魏宜萱却是认识这个人的。

第16章 虽然不知道这位婶娘叫什么住在哪儿,但是自打魏宜萱到了南城门这一块卖

虽然不知道这位婶娘叫什么住在哪儿,但是自打魏宜萱到了南城门这一块卖包子就能每日看见这个大婶,因为她也摆了一个小摊子,似乎是卖什么胡饼还是炊饼来着。

见魏宜萱抬起头朝自己望了过来,她这才开口道:“魏娘子。这几日瞧着魏娘子这儿的生意着实好,昨个让我的小儿子买了一个尝尝,真是怪新鲜的又好吃。”她有些不大善言辞,说了两句停下来嘿嘿笑了几声。

“这饼我在京城这么多年也没见过。”方才她走到摊子前一眼就瞅见了魏宜萱正在擦的那个黑乎乎油亮亮的大饼铛,就说这锅的模样也没见过啊。

“我这儿有桩生意想和魏娘子做。”那婶子见姐弟三人都齐齐停下了手上的活,朝自己望着,便又绕到了摊子后面对着魏宜萱道:“我们夫妇两个每天到这儿来卖胡饼,我那儿子儿媳却是推了摊子到城里头大相国寺那条街上卖吃食,离这儿要走小半个时辰呢。”

听着这位大婶讲了这么半天,魏宜萱才明白原来是想让自己把这酱香饼的方子卖给她,还又事先说明了也不会在这儿附近抢生意。

“大娘是想让我叫你们儿子儿媳做这个酱香饼吧?”

“哎,对对,你放心我那儿子媳妇学得快,也绝不在你这摊子附近卖。这价钱咱们都好商量。”瞧着魏宜萱的语气,那大娘觉得这事十分有戏,一时也高兴起来。

她转过身面对着墙,偷偷比了个手势,悄悄用气声说道:“八贯钱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