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孙厂长也把他们改良后的外包装分享给了江厂长。

包装的材料是委托肖副厂长所在的塑料厂生产的。

由纸和塑料覆膜成形,包装外面还印刷上煮好的方便面图案,色彩鲜艳、内容丰富。

口味和包装的问题解决后。

剩下的就是把炸方便面的油料从普通油换成价格更低的棕榈油。

不过,现在国内使用棕榈油的并不常见,大部分都是进口的。

众人辗转打听,最后还是在农科所工作的林玉珍给指了一条路。

说是南岛那边有农业技术员研究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油棕。

并且当地农庄已经试种了好几年,即将有大批量的油棕进入采摘期。

对方也正在发愁油棕后续的效益问题。

双方一拍即合,准备合作炼油,从方便面开始投入使用。

1979年的元旦,沪城第四食品厂改良后的方便面正式上市。

上市前,江厂长特地请苏清苒和顾逍去工厂参观。

走的时候还送了两箱方便面,让两人带回去,常吃常给意见。

顺便又给宁城的周开诚、孙厂长以及苏景山都寄了过去。

孙厂长尝了沪城的方便面后,羡慕又着急。

当天就给苏清苒打了个电话。

“小苏,你说沪城改良的方便面都已经上市开始卖了,我们的生产线到现在还没有完工,到时候等我们生产出来,还能有市场吗?”

苏清苒知道孙厂长这段时间压力非常大。

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焦虑多想。

当即便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放心吧,孙厂长,我打算趁着寒假有空,再研究下其他的口味。

等咱们生产线出来正式投产,应该就差不多了,到时候咱们同时推出新口味。”

马厂长听得心花怒放。

心中暗想,小苏这是故意给他们留了一手啊。

不愧是宁城的人,虽然人在沪城,但是心还是系着父老乡亲的。

“太好了,小苏,我回头和领导商量下,年底的时候给你和小顾发奖金!”

元旦过后,沪城的天气也陡然冷了下来。

苏清苒把母亲和大嫂之前织的毛衣和手套围巾都拿了出来。

还买了毛线,趁着晚上有空的时候给老爷子也织了一套。

半年过去了,登出去的寻人启事一直没有消息,港城那边也迟迟没有回信。

就在苏清苒和顾逍准备去打个电话问问时,黄大哥的信终于到了。

原来,时间过去得太久,港城的邵家人已经搬了几次家。

黄志强和对面的接头人费了不少的功夫,才辗转和对方联系上。

这才终于把对面邵家人的信转寄了过来。

老爷子一个人沉默的看完家里人的来信,把自己关在屋里坐了大半天。

一直到天黑准备吃晚饭,这才从屋里走了出来。

一开口,就给三人当头一棒。

“我准备走了。”

三人惊得筷子都掉了下来,“爷叔,你要去哪?”

“去港城。”

“......”

“我母亲近来身体不好,一直卧病在床,人已是风烛残年,即将油尽灯枯,现在再不去,恐怕这辈子就见不到最后一面了。”

顾晓蕾一时难以接受,“那您女儿怎么办?不等了吗?”

老爷子苦涩地笑了笑,缓缓摇了摇头,“找了这么多年,要是能找到的话,我们父女早就该团聚了,或许”

说着说着,老爷子便哽咽地说不出话来。

“我决定好了,去港城见母亲最后一面,也是时候该陪一陪其他的家人了。

我的儿子在信上说,他母亲一直在等着我过去团聚。

哪怕找不到女儿,也不怨我,只希望我能赶紧过去,有生之年还能一起走上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