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举人。同时,赵疏桐写了封名帖,推荐赵言则去直隶那边比较有名的白羽书院入读。
赵疏桐这些年发现了许多造福百姓的高产粮食,还有大儒公开赞扬过他品德高尚的,很多书院都认他的名帖。
范家书院这样的顶尖书院,赵疏桐使不上力气。但是给赵言则介绍白羽书院,还是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的。
赵疏桐觉得自己的安排十分不错,五堂婶收到赵疏桐的回信有些失望。
他希望赵疏桐能像帮赵贵一样,给赵言则安排一个小官当当,但是赵疏桐却让赵言则继续考科举。
五堂婶打算继续写信,五堂叔拦住了他。
“赵贵这样的没有功名傍身,他能升上六七品就顶天了。言则中了举人,谋个县丞、县令,就比赵贵的起点高。”
“那言则也要能中了才行,他读了这么多年书,才考了一个秀才,什么时候才能考上举人。”五堂叔道。
“咱们是做父母的,不能这么短视。让言则他再考几年,要是他连考举人的勇气都没有,当了官还是要靠疏桐扒拉他,自己立不起来,也不长久,总不能让疏桐管他一辈子。要是能考上,这辈子就不愁了。”五堂叔劝解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