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业业上朝,皇帝不能就凭天幕一面之词冤枉他啊。
然而,其他三大权臣却齐齐出言讥讽。
“威武侯,一片衷心给了大魏,但就是没给陛下,也难怪日后会做出逼陛下退位如此大逆不道之举。”太傅一眼就抓住威武侯话里的漏洞,直击痛点。
“皇后连生下二皇子的兰妃娘娘都敢肆意陷害,也配高居后位?陛下,臣请废后。”承恩公实在忍不了了,他是皇帝舅舅,他女儿是皇帝表妹,生下二皇子,但凡她不是个傻子都不可能做出私通侍卫,危害全家的事。更何况天幕都说了是皇后陷害,威武侯府罪该万死。
“此等佞臣该当处死,陛下,切不可手软。大魏若如天幕所言亡国,实亡于威武侯这个奸佞之手。若是您不敢杀,那就交给臣来杀。”成王更是恨的咬牙切齿。
一想到未来自己一家,连同两个女婿家里全都死于威武侯之手,他生吞活剥对方的心都有了。
先帝生有四子,可惜前三子皆病逝,因此太子是先帝唯一的皇子。
而先帝当初留下四大辅臣也是经过仔细考量的,威武侯出身勋贵一脉;太傅出自文官一脉;承恩公出身皇帝外戚,天然站在皇帝这边;成王是宗室,皇帝的亲叔叔,因早年伤了身子,膝下无子,只有两位郡主,可以说宗室里谁都会造反,唯独成王不会。四大辅臣,承恩公和成王无论如何都会站在皇帝这边。
弥留之际,先帝为了太子,可以说是将朝堂里的所有势力都考虑到了。却唯独没有考虑到,威武侯的胆大包天。
他先杀宗室,后灭文官之首,最后看在皇帝和太后的面子上,虽然没有直接处死承恩公,但也将其流放,彰显了他的凌厉手段,是当之无愧权倾朝野的权臣。
皇帝听到威武侯的求饶,和其他三位辅政大臣所言,更是怒不可遏。
“众位爱卿,不必多言。来人,传旨,威武侯府,狼子野心;威武侯其人更是鹰视狼顾,居心叵测,罪该万死,现将他府中人,皆下诏狱,严加看管,待日后法办;皇后品行不佳,不堪后位,自今日起,废为庶人,同入诏狱。”
皇帝演都不想演了,连个借口都懒得找,直接安排内庭卫将威武侯府上下全部下狱。
现在的皇帝还不是后世威武侯手中的傀儡,尽管还未亲政,但本人对皇宫还是有十足的掌控权的。
皇室内庭卫更是堪比明锦衣卫的势力,守卫皇宫、监察百官的存在,一声令下,自然纷纷行动起来。
天幕的曝光直接导致帝国一个庞然大物的贵族倒下,群臣皆瑟瑟发抖,全都在默默祈祷,接下来天幕可千万不要提起他们,更不要将他们同威武侯府扯上什么关系。
好在天幕还真懒得提这些魏朝朝臣,还记得自己是干嘛的。
【咳咳,扯远了扯远了。就是说,大魏的亡国不能说跟小皇帝一点关系没有,但关系也不大。傀儡皇帝,也不是他愿意的,真要怪,就怪他爹识人不清,给他挑了个什么玩意的辅政大臣。所以,小皇帝的遗书是没有道理的。】
【小皇帝遗书里觉得自己做了恶事,才导致大魏亡国的。但细细看来,他做了什么恶事呢?威武侯是他爸封的,跟他干系不大。且也不是威武侯导致魏国亡国的。威武侯只是让皇帝退位,扶持自己外孙登基,可没想过自己登基。如果没有乾太祖,大魏说不定还能传下去。换句话说,是乾太祖亡了魏。】
【再结合小皇帝的遗书,大家现在是不是该理解了小皇帝的意思。假如先前传闻的那段野史是真的,就不难理解小皇帝的意思了。】
【他为了宠妃,把宁侯府真正的女儿赶走,就为了给自己心爱的宠妃一个高贵的出身,从而导致乾太祖覆灭了魏朝,这又怎么不算一件恶事呢。】
天幕这话一出,瞬间,宁侯府众人再度变了脸色。
什么?被他们赶走的宁琅玥才是他们真正的孩子?来寻亲的宁明姝是假冒的?
宁侯爷望向皇帝,动了动嘴,神色喏喏,想说些什么但终究不敢在这个节骨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