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1 / 2)

还没到新政执行的新年,海城就出了一批反民。

他们投身入匪,一呼百应,把官吏赶走了。

赶完以后,他们手脚发软,浑然不知以后该怎么办。

他们不知道做匪徒要去那里,要做什么。

他们没有地方去,没有人可以投靠,没有武器,没有粮食,也没有钱。

马上就入冬了,他们除了一家人空空的肚子和薄薄的衣衫,只剩一腔热血。

好像只有死路一条了。

沉默里,有人悄声跟杨飞说:“杨大哥,我知道个去处,那里有一船兵器,要过去吗?”

杨飞倏地回头,目光如电。

“你怎么知道的?”

那人年岁不大,瘦小黝黑,赤脚裸背,是典型的盐户样貌。

他是刘进贤塞进来的联络人,塞到了谢星珩“买”来的百姓堆里。

那一天人数众多,大家只顾自己的苦楚,没注意到一行究竟有多少人,因他的样貌和孤儿身世,轻易就被信任了。

他说:“我前阵子去赶海,你知道的,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越有好东西,我走偏了,闻见了很浓的臭味,循着味道去找,发现船上死了好几个人。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那里。”

杨飞问:“在哪里?”

联络人左右看看,声音压得更低了。

“在阎王涯下边。”

阎王涯,听地名就知其凶险。

那里是一处山脉的正下方,越靠近,沙滩越窄。连块大石头都没有,海水涨潮过后,巨浪能把人卷走。

因其凶险,常有活不下去的亡命之徒过去冒险赶海,是死是活,看天意。

能活下来,就能靠大海的赠予,换一笔银子。

这话还算可信。

杨飞想到他们现在也没地方去,留在这里,只是早死和被压迫死的区别,他又问:“船是好的吗?”

联络人皱眉回忆:“应该是好的,它在海上漂着的。”

杨飞当机立断,大声喊话:“兄弟们,听我说,我们现在得罪了官差,只剩一条死路,你们想搏一搏的,就回家带上绳索渔网,都跟我走!”

家眷太多,他们带不走全部的人,到时看船有多大,会游泳的,不拘性别,都系着绳索下水。让不会水的在船上。

若还是不够,看着把强健一些的少年人网在渔网里携带。

只要能绕过阎王涯,他们就可以躲过一阵,能再进行安置。

反正制盐不过是晒煮,他们都知道。沿海而生,脱离危险,不怕挣不到银子。

有了银子,一切都好说了。

众所周知,衙门的动作是很慢的。

一级级的上报,一层层的审批,然后才给衙门调去一些府兵帮忙。

这个流程里,再有人从中扰乱,出结果就更慢了。

到他们赶去捉人,那条街已经人去屋空。

海城的第一批民兵应运而生了。

第179章 小鱼摸底

江知与当官的消息, 在京城引发的震动相当强烈。

从圣旨下发,持续到年底, 每天都有弹劾。

这些人等不及他做出实绩,也等不到他犯错,好像他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大错误。

霍叔玉问他们:“你们的意思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破坏糖厂的敛财能力,也不是拉拢商业人才, 而是先把一个夫郎处理了?以什么罪名呢?祸乱朝纲?”

这件事的争论, 一半一半。

所谓事急从权,这又不是一般性质的缺钱,这次是缺军费,非得等人打到京城来,才知道后悔不成?

而在他们眼中,没有职务是天长地久的。并非进了官场,就一辈子会待在官场。

君不见贬官几何?

又有多少人能得以善终?

至于太过捧高江知与,这也好说。他们也能举荐其他人才嘛。

非常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