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1 / 2)

这般看来,直取京城也不是难事。

到那时就是天教的天下, 而他们便是新王朝的主人!

几位分舵主说起话来,那叫一个红光满面, 对着谢危虽然依旧客气,可到底他只能算是半个阶下囚,而前线连连告捷就有功劳。

谁能承认这功劳是谢危大呢?

不就是画张布防图么?

说到底,仗能答应,归根结底是天教教中无数,整编成军士气惊人,谢危这点伎俩不过是“锦上添花”,有固然好,没有也不那么紧要。

所以席间议事时,这些人蒲扇似的手掌把自己的胸口拍得震响,眉眼间都有了点睥睨天下的气势,只道:“教首放心,自占领江浙二省后,又有好几万人来投我军。如今我教的旗帜到哪里,民心就跟到哪里,朝廷望风披靡。彼势已竭,气数已尽,将来教首便是天下新主!”

万休子闻言,自然喜不自胜。

他虽知道这些话多少有些恭维的成分,可几万人来投军确实不假,朝廷吃了败仗军心涣散更是不假,天底下谁又不爱听恭维话呢?

谢危袖手立在一旁,闻言也不作半点评价。

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

几万人投军又能如何?打仗可不像吃饭那样简单,有正经营生的普通百姓,谁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主动投军呢?这里面只怕大部分都是流民山匪,各有习气。若有人约束,渐渐也能整编作战;可若无人约束,或约束不当,天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

只是这帮人不问,他自然不会主动提及。

前面既是坑,就这么看着他们往下跳,何乐而不为?

昨夜他已经将自己的计划与姜雪宁和盘托出,接下来大半月的进展也几乎完全符合他的推测。

到许昌分舵后,前线再传捷报

天教大军再次拿下一城,这一次甚至都没有太大的伤亡,打到一半守城的兵士抵抗不住潮水一半的进攻,终于开了城门投降。

这一战比起前一战更振奋士气。

朝廷都主动开城门投降,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天教的声威,已经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地步,彻底打垮朝廷不过是个早晚的问题。

因为此战消耗不大,索性短暂一个修整,连口大气都没休息完,又往前推进急行军,去攻打下一城。

这种打法,谁能想得到?

那一州府没有丝毫准备,也没有提前收到半点风声,等人打上门来才急急反应,早都迟了。州府各官员都被抓起来,游街示众,推上断头台,在城中百姓的围观下,被他们砍了脑袋。

所以,在许昌他们待了有十好几天,才转到南阳,可到了南阳之后还没等上两天,便再传捷报。

乍闻消息,整座分舵都为之沸腾!

连万休子都没忍住,红光满面,大笑不止,连声赞叹他们干得好。既然前线又胜,索性不在南阳多留,径直启程前往汝宁府。

姜雪宁已经得知了谢危全盘的计划,一路上自然也不由为他捏把汗,生怕万休子选择动手的时间在谢危之前。

还好万休子一直没有动静。

可在听说马上就要去往汝宁府时,她的心着实高高地悬了起来:因为,汝宁就是谢危先前已经选好的动手之地,胜负在此一举!

眨眼已是江南三月,物候一新,杨柳依依。

这日下午,众人启程前往汝宁。

姜雪宁与谢危同车而行。

马车前后都是天教教中,连赶车的车把式都是教中好手,两人并不敢明目张胆地说些什么。

谢危拿了一卷琴谱在看。

姜雪宁看他这般沉得住气,都这时候了还能静心看看谱,不免佩服:“你也真是还看得下去。”

谢危手指轻轻搭在书册泛黄的边缘,抬眸看她一眼,轻轻一笑,只道:“每逢大事有静气,你呀,躁得很。”

姜雪宁翻个白眼。

谢危知道她内里就是这般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