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又说:“另外,关于熠儿娶亲的事。现在虽不能立刻办理,但希望皇上做主早早定下来,遵循各套程序,又有各项准备,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而后稍稍一停,笑道:“当然,在熠儿成亲前,先得忙皇上的大婚,还有五王爷娶亲。前两天已有大臣提及,皇上已正式登基,因国孝未完不能选秀,但后位不可悬空。大臣们商议着,在四品以上的大员家中挑选品貌合适的小姐,从中甄选皇后。”
秀“劳母后费心。”周靖也已得知,这是必然的事情,只是如何才能娶到想要的人?
太后忽而笑问:“靖儿可有中意的小姐?若有,倒让母后省事了。”
周靖微然一笑:“母后言笑了。”
太后见他有意回避,也不追问,只是又将话绕了回去:“熠儿不比别的皇子,总让我难以放心,他喜欢的丫头我也很中意,未免被人抢走,还是早早下聘为好。皇上的大婚也不宜拖延,就定在八月吧,让大臣们快些准备。”
周靖自然听得出她的言外之意,并不反对:“母后所言有理,就这么办吧。”
从慈宁宫出来,周靖渐行渐思。
从太后的话中不难听出,太后很快就会去上官府提亲,上官承哪有拒绝的余地。若等亲事一定,他纵然是皇上也不能抢亲,必须赶在太后之前选定她。但是……
最关键的一点是,皇帝大婚,与民间大同小异。挑选皇后也是由重臣与太后相议、甄选,最后告知皇上。作为皇帝虽可以发表异议,但就实际的此事而言,反驳了太后不仅是不孝,且会令太后起疑,进而恼怒……
他还需要仔细的想一想,若惹恼了太后,可能发生的变故。
翌日,早朝之后礼部会同几位大臣前往慈宁宫,呈上了一本册子。册子内是礼部从四品以上的大员中挑选出的合适的小姐名单,其中不仅包括生辰八字、年龄、籍贯等,也包括小姐的一些私密信息。
太后打开折子,逐一浏览:“郑祥有个女儿?”
礼部侍郎回道:“是。郑大人的小女今年刚满十五,品貌秀美,端庄温柔。”
太后将备注看了一遍,觉得不错,便提笔在名字上点了一下。而后,继续往下再看,目光微停:“太常寺卿的三女儿今年十八,数年前见过。性格恬静,虽不善言语,但模样儿极好,也极为柔和。倒是不错的人选。”
几位大人相视一看。
太后轻笑道:“皇后乃一国之母,也是国家大事,诸位大人觉得哪位小姐合适,尽可言表。”
“郭侍郎有位小姐,品貌极佳,年满十六,倒也是合适人选。”
“老臣也常人听说,郭小姐文墨极通,聪敏活泼。”
太后微微颔首,再次看向郭侍郎的女儿:“郭芳柔……哀家看来,几位小姐个个都好。这样吧,就将这三位小姐单独列册,让皇上最终定夺。”
“是。”
几位大人离开慈宁宫,转而进入御书房,将再次选出的三人名册呈与皇上。
周靖随意扫了一眼,说:“册里皇后事关重大,朕再考虑考虑,诸位大人先行告退吧。”
几位大人便告退。
周靖审视着名册上的三个名字,深邃的目光幽幽闪动。
此次皇帝大婚,因周靖别有用意,故将某些程序做了变更。例如负责上门提亲纳采、大征的执事官,负责迎娶的大臣等等都是在皇后人选定好之前任命,只要皇后一确定,则吉日便可行纳彩礼。
而明天便是吉日。
次日卯时,他分别派遣太监传旨,命负责大婚礼仪的官员立刻到任,定于今日行纳彩礼。纳彩礼早就准备妥当,负责抬礼的是宫中内侍,禁军护送,而皇上亲命的执事官是礼部侍郎。礼部侍郎没有表露半点疑惑,于辰初,骑马率领纳彩队出了宫。
辰时街面上已经十分热闹,皇宫的纳彩队一出现,在人群的惊叹与围观下,最终停在上官府门前。
上官府的大门已打开,上官承身着官服,在门口恭迎。其实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