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笔大人自然知道是什么东西,但这种文艺作品记叙形式已有好几十年不再流行。
如今民间还在流传演绎的内容,倒多是歌功颂德、或教化人驯顺忍受的类型,倒颇受许多流离苦难、已不思翻身的百姓欢迎。老童这个人受先后两代皇帝的影响很深,虽然一贯御下严苛,心里却对这等愚民的手段嗤之以鼻。
可既然祥瑞此时起意想听也不知道小乖乖到底从哪里知道了话本这东西老童也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神通广大的掌笔不出半刻就将话本搜罗过来了。而念话本的活计别人就做不得了:便是在皇帝起居殿内服侍的宫人,识字的也不过两手之数而已。
于是老童便用他那种,没有任何波澜起伏、情绪抑扬的语气为云棠照本宣科了一个乏味至极的故事,这故事讲述的便是一个穷苦悲惨的百姓在百般忍受世家子弟的摧残折磨后、子孙因父祖冤屈而得济的典型。
云棠甚至没能把这个本子听到结尾,就忍不住搂着枕头叫停了。
他先不说这故事的内涵如何,更不想评价老童颂念的语气,但是话本内容本身那糟糕的情节安排、叙事节奏和情绪递进,就叫云棠莫名冒出来一句话:
“这本子一定无人问津吧?”小猫大人不用人回答,自己就摇摇头:“这种东西一定不会递到我手里不,任何演员都不会接这样的戏。”
而云棠刚说完,整个人就完全愣住了。他似乎模模糊糊间意识到了什么事情……
可他还没来得及细想,一边的老太监就一副不解的神情:
“祥瑞说什么?什么演员?”童掌笔凝神想了想:“是说这话本排的戏吗?”老太监笑了:“祥瑞不喜欢这故事吧,但这个本子在当下还真是最流行的一出。”那些门阀世家甚至三不五常在治下叫一场这样的戏。
不见一边静默住的阿细和聪明如小杏这样的姑娘也听得满面感动、心有戚戚。
也许以白杏这样的性格,等她长大后就不会再认同这话本中的道理。可若是从小如驯养猪狗般教化她,再有天资的贫寒之民也会丧失天生的灵气。
而云棠一时被老太监打断了思路,不知怎的也顺着没再想回去。他支起身、又被老童扶着靠到了软被上,轻咬着嘴唇想了想,朝掌笔太监伸出手:
“给我一套纸笔吧,老童。瞧我给你们改一改这东西。”
第83章
今日实在有很多人等着面见皇帝, 秋祭礼的第二日,朝中但凡略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早早递来拜帖。
这些人此时全都候在半山腰,即便黎南洲已经打发了信臣宗室分作两殿代为招待大部分的来人, 也颇有一部分来客须得由他亲自宣见、召到殿里。
纵是心里始终惦念着寝宫里睡下的云棠, 又一直候着会有宫人报上宇粹宫来的口信,皇帝一忙碌起来仍有几分忘了时间。
朝见的诸臣亦算是出尽百宝,都急于在皇帝斩落阮氏这庞然大物后的第一个秋祭礼投靠上去、为自己和家族谋得几分圣心。
过去归属在阮系的官员暂且还观望着不敢上前,但是自觉跟阮家没有明面上的关联、或者自以为有些颜面的那部分, 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到皇帝面前狗腿奉承:
或是叙些不存在的「旧情」表达亲切、或者拿着表章奏折走勤实肯干路线要在秋祭礼的第二日拿着自己掌握的信息跟黎南洲表达投诚,至少表演一下自己的勤勉努力。
皇帝其实早已经想好了对朝堂上大部分人的安排, 但他总喜欢在未尘埃落定前, 沉默无声又好似纵容地旁观他们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