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2 / 2)

我们不撺掇国内米商去学外国人的黑心定价,只求一点点把国产稻的品质提高上去,这样种地的农民可以多赚点钱,咱也可以不花那么多钱就吃上咱自己种出来的好米。”

文哥儿微微一愣,仔细回忆着脑海里冒出来的新鲜记忆。

那时候他年纪似乎也不大,对老先生的话听得半懂不懂,却是莫名地把它原封不动记了下来。

到后来……

文哥儿想仔细再想想,结果什么都想不起来。他没太郁闷,只觉得又捡回了一点很棒的记忆。

可见他一直都是很讨人喜欢的!

不知道明朝的米是不是也各有各的不同?

文哥儿跃跃欲试地问元思永等人:“你们家乡有很特别的米吗?”

他有一个大胆地想法,出城去租一块地,往里头种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的稻谷!收成好不好不重要,要紧的是亲自种出来的肯定好吃!

想种!

京师这边种水稻的人不多,不过国子监之中也不少人老家是南边的,都介绍起自己记忆中香喷喷的稻米来。

还有辽东一带的,别看他们冬天冷得到处都是冰天雪地,实际上土地肥沃着呢。

待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山上山下的雪都融化了,滋润着大片大片的庄稼。

他们种粮食不像南边那样两茬三茬地种,只专心地耕耘两三季,耐心地等稻谷吸饱了阳光才去收割。

这样种出来的米别提多香了。

文哥儿听得特别起劲,还兴冲冲地插话:“那边的土是黑色的吗?我听人说那边有黑土地!”

“对,”那介绍辽东的监生直点头,“我记得那边的土地一大片一大片都是黑黑的!只可惜路途太远,我随父亲来京师后就再也没回去过了。”

这个文哥儿记得,当初他爹给他讲科举之艰辛,还提到过辽东考生要坐船渡海去参加乡试来着。

文哥儿问道:“那你们到山东是要渡海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