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说道:“不给。要教具你自己画。”
文哥儿:“…………”
好气哦!
这什么哥哥啊!
探花罗钦顺见文哥儿被他亲哥弄得气鼓鼓的,笑着说道:“我一会帮你临一张好了。”
文哥儿一听,立刻得意起来,翘起尾巴对他哥说道:“你看看别人,再看看你!怎么当哥哥的!”
王守仁抬手薅了他脑袋一把,说道:“那你去给我们罗探花当弟弟好了。”
文哥儿哼哼唧唧。
罗钦顺好脾气地笑了笑。
不知是不是朝廷挑探花真的有一手,不管今科探花罗钦顺也好,上一科探花靳贵也好,都是长相周正,脾气也非常温和的,瞧着就很有读书人风范,和他哥完全不一样!
兄弟俩吵吵闹闹,旁人看在眼里却觉王家家风真不错。听说文哥儿是王守仁的继母所出,两人能相处得这么好,着实叫人挺惊讶。
当然,大家都对文哥儿讲述的“河西走廊”教学大纲更感兴趣。
难怪文哥儿能把“封狼居胥”讲一旬,也难怪阁老们能同意文哥儿讲这个词儿。连他们听了文哥儿粗略讲述的河西走廊相关内容,都想让文哥儿囫囵着给他们讲一遍,一点都不要漏掉!
这样一串联起来,哪里是在讲什么霍去病,简直是在讲好几个王朝的兴衰演变啊!
罗钦顺忍不住说出自己的疑惑:“太子殿下年方三岁,真的能听懂这些内容吗?”
文哥儿道:“也许听得懂,也许听不懂,这没什么要紧的,只要太子殿下有兴趣听,我就给他讲。兴许他现在听不明白,长个几岁以后再回想起来就明白了。这就像我们把种子埋下去,不可能第二天就看到它们发芽一样,须得耐心等待!”
罗钦顺听文哥儿这么一掰扯,也觉得颇有道理。
教学生可不就是这样的吗?你不可能指望学生听了就能记住、记住了就能理解,很多时候其实都只是播下种子,发不发芽得看他们自己,发芽后能长多高也是看他们自己。
他们能做的,只有把种子埋进地里而已!
众人对文哥儿这个“河西走廊”课程都很感兴趣,既然李东阳要他们协助文哥儿细化这份讲章,他们自是各展所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些擅长画图的还自告奋勇要帮忙画插图。
有插图的话,太子殿下应该能听得更起劲!
还有些人惭愧于自己帮不上忙,当即决定去藏书楼那边翻阅相关文献,看能不能临时抱佛脚抱出点新鲜资料来。
整个庶常馆都绕着“河西走廊”讲章运转起来。
王守仁则是兴致勃勃地给文哥儿推演起霍去病打匈奴的几场战役来,信誓旦旦地表示太子殿下一定对这个特别感兴趣!
怎么可能有男孩子不喜欢打仗!
不可能,不存在的!
第213章
文哥儿挑选“河西走廊”作为讲章的主讲内容也是踩着阁臣们认可与不认可的边缘在冒险。
当初太祖朱元璋在权衡利弊过,最终决定把嘉峪关作为西北的最后底线,在嘉峪关建设坚固而巍峨的关城以及两翼延绵千里的长城,以此抵御蒙元遗党的南下。
也就是说虽然朝廷放弃了建立西域都护府但是整个河西走廊依然牢牢地把控在大明手中。
在明一朝河西走廊始终隶属于陕西行都司即“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类似的军事机构还有山西行都司、辽东行都司、湖广行都司、四川行都司,都是建立在军事敏感位置、实行严格军事化管理的区域!
所以只要文哥儿不过分鼓吹兴兵西域讲讲河西走廊的历史并不触及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
给咱储君讲讲咱大明领土上发生过的故事有什么问题?
一点问题都没有!
至于讲上头了不小心提了几句西域盆盆,都是小孩子戏言,做不得真的!我小时候还说想飞上天去难道我真的能飞上去不成?
我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