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1 / 2)

相比于在老丘他们面前的卖乖文哥儿对上唐寅他们就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

唐寅他们已经有正式差遣在身上了又不像文哥儿这样早早兼任左右春坊官职,自是不能趁机回南直隶玩耍去。倒是周臣他们这些翰林院待诏可以随行!

文哥儿乐滋滋地和唐寅他们感慨:“你们这次是去不了的了争取下次能去!”

唐寅回道:“我们都在那边待二十多年了其实也没有很想回去。”

文哥儿觉得他纯粹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唐寅他们要老老实实待在京师干活新一届的庶吉士却是可以薅走的。

弘治十五年的进士榜也是人才济济状元康海是文哥儿的老熟人了,他们可是在西安听过他弹琵琶的。

按照文哥儿的社交法则,只要一群人里面有一个熟人,那么这一群人理当全是他的熟人!

文哥儿已经通过康海这个状元郎顺藤摸瓜,把去年那一溜的新科进士都给混熟了。

这一榜中有个年纪最小的进士叫何景明,今年才刚满二十岁,文章写得那叫一个好,李梦阳和他堪称一见如故。

两人都是文坛新秀,不过在诗文方面的理念和追求不太一样,李梦阳觉得写诗文要仿古才最佳,何景明却认为他们这些后来者也应该有自己的东西。

据说何景明十六岁时就有机会金榜题名,可惜当时他写文章爱炫技,一篇文章里写了许多奇词怪语――考官看了以后深深怀疑自己是文盲,于是直接把他给黜落了。

可见这是个热爱创新的少年才子!

文哥儿听过他和李梦阳几人讨论诗文,感觉就是,脑壳痛,脑壳痛!

不过这并不影响文哥儿非常欣赏何景明的才华。

这次南巡文哥儿还建议朱厚照把何景明也给薅过来。

本来何景明以这个年纪中了进士,怎么说都有很大机会入翰林院,可惜他行文风格不太对李东阳他们的胃口,去年考选庶吉士时竟没能上。他被授予了中书舍人的官职,主要负责在六科廊房拟写各种公文。

太子到了南京不也得有人写公文吗!

朱厚照有点好奇文哥儿赞不绝口的人是啥样的,召何景明到东宫聊了聊,也觉得何景明挺对他胃口。主要是这人什么话都敢说,聊起天来挺有意思。

何景明去过的地方也多,他出生在河南信阳,少时随父亲在甘肃渭源长大,前几年又随兄长去湖南巴陵赴任,可以说是见识过各地的风土人情。

受文哥儿这个小先生的影响,朱厚照一听到别人去过老多地方就心生羡慕,恨不能自己也把人家去过的地方全走一遍!

一聊之下,朱厚照自然按着文哥儿的提议把何景明也塞进随行名单。

朱?v樘向来很少拒绝朱厚照这个太子的要求,年轻人爱跟年轻人一块玩儿没什么稀奇的,这位何舍人一看就很对东宫胃口。

对于文哥儿坚持不懈薅走每一届庶吉士当苦力的行为,谢迁他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带走一个何景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随他们去吧!

于是开春以后,文哥儿一行人就踏上了南下的官船。

王守仁他们也蹭官船回浙江,举目望去,整艘官船上载着的全是熟人!

连杨慎都混上船了,因为他也想去南京玩。如果说文哥儿他们还带点任务在身上,杨慎这厮就是真正的纯玩了!

文哥儿非常痛心。

小时候那么任劳任怨的杨小慎,长大后居然变成了这样!

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小伙伴长大后根本忽悠不动了,真是愁人啊!

杨慎见文哥儿整天用痛心疾首的眼神儿看着自己,不免给文哥儿分析起来:“师兄你想想看,你认得的人都在朝中做事,平时根本脱不开身。若是有什么急事需要人去办,不就得找我们这些无官无职的师兄弟吗?我这也是为了能随时帮上你的忙,才不想那么早下场应试啊!”

文哥儿才不信他的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