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这才满意。然后才放心的转身拉起珍珠的手朝着胡同口的方向走去。
此刻迷蒙的晨雾中的龙口胡同显得那么的安静,清幽,实在太早了,就连胡同里那些一直习惯早起遛鸟的老人们都还没出门呢,祖孙俩个深深浅浅细细索索的脚步声便最先打破了龙口胡同这清晨的宁静。
李云霜如往常一样早晨6点半钟准时起床,洗漱完毕以后出去买早点。买完早点回来梁渠才起床。趁着梁渠洗漱的功夫,李云霜跑到中院去敲祖孙俩的房门,想看看他们起来了没有,如果起来了,想给他们送些早点过来。可是敲了半天,里面没有任何动静。李云霜于是冲着屋子里喊道:“章老伯,珍珠,起来了没?”喊完了又侧耳听了听,还是没有动静。李云霜用手轻轻一拉,门没有锁。李云霜站在门口探了探头犹豫了一下,然后轻轻把房门带好,想回去吃早点了。可是刚走了没两步路,转身又回来了,重新拉开房门径自走了进去。一进门就看见小厨房收拾得井然有序,在往里屋去,发现炕上的被子折叠的整整齐齐的,祖孙俩显然是起了个大早出门了。李云霜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才转身出来回内院去了。
吃过早饭,李云霜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叮嘱丈夫:“你用心打听打听,看看哪里需要看门的,打更的,管收发的。也好让珍珠爷爷去试试!听见没有,你可要当正经事办!”
梁渠听了一边笑着应承一边打趣道:“怎么,你倒比我还积极起来了。这女人心还真是海底针。我都和你一起过了十几年了,还把不好你的脉呢!”
“谁要你把脉?你记着把事情办好就得了。我又不是什么铁石心肠,我早上还有课呢,没时间跟你磨牙,我得马上走了。”李云霜一边说话一边随手从门后的衣服架上摘下皮包和风衣,风衣才套上了一只袖子就匆匆地往门外走去,“你锁门吧,我真是来不及了,必须得走了。”李云霜的话音还没落人就已经出门了。
大雅之堂(08)
(8)
章老汉带着珍珠从西城转到了东城。他想过了,梁教授夫妇住在西城,自己要是带着珍珠老是在这一带转悠,到处拣东西,会被住在同一个胡同里的人看见也不一定,传扬出去,是会让人家丢了脸面的。出于这样的考虑,章老汉才带着小孙女远远地转到东城去了。
章老汉带着珍珠在东城转到了晌午,到处打听找活干逛了小半天了,早上就只喝了一碗稀米粥,到了这会儿肚子早就饿得叽里咕噜的叫了。虽然说没找到什么活干,但是祖孙俩也不能说一点儿收获没有。早上路过一个早市的时候正赶上散场,爷爷领着珍珠一路上拣了不少的菜叶子,还拣了些软得快要烂掉了的西红柿以及一颗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圆白菜。爷爷把这些菜统统地放进一个拣来的大塑料袋里,一直提着。走到这会儿,人也乏了,肚子也饿了。爷爷转头看了看珍珠,说道:“珍珠啊,累了吧,咱们找个地方歇歇脚吧!”
珍珠用力地点了点头。
爷爷和珍珠此刻正站在东四十条的大街上,北京的秋天,天很高很蓝,云很轻很淡,阳光明媚却不刺眼,照得整个街道亮亮堂堂的。街道两边是大大小小的店面,个个都是生意兴隆的样子。
爷爷往四周看了看,见到身后不远处有一家高挂着烫金字招牌门前还悬着两个灯笼的店面,那招牌上写着六个烫金大字:“老北京炸酱面”。章老汉模模糊糊似乎认得老北京几个字,不过那剩下的炸酱面三个字可就完全认不出了。店面的前面很宽敞,空气里间或飘着饭菜的香味儿,门面里不时传来跑堂的伙计地道的京腔儿京韵的吆喝声:
“来了二位,沏茶点菜”
“得勒,炸酱面两碗,水爆肚一份儿,炒肝一份儿”
“来了您呐,几位,里边请了您呐”
“二两猪头肉,一盘花生米,老白干四两哩!”
“开门送客再来啊,您呐!”
“看来这是一家饭馆了!”章老汉一边这样想着一边牵着珍珠在离饭馆大门不远的地方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