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5 / 6)

遍了这世上的每一个角落,这个去处仍如多年前一样非恩师梁渠家莫属。尽管满怀的惭愧悔疚之情令他觉得无颜面对恩师,师母,还有闽乔,无奈的是他们早在多年以前就把美好和温暖结结实实地铺垫在了他的心底里,此刻他怎样都抑制不住对那份温暖的渴望,他这才发现,那个院子以及那个院子里的人的魅力所在。

他忍不住想起那年闽乔受伤的时候,他去看她,心却混乱不清,当时在她的房里,不知道该对她说些什么话,无所适从之际看见她房间的墙上多了一副新的字画,书法极好,并没细看之下就夸说这字写得好,不知是谁写的。他这样问实在是为缓解尴尬的气氛,并不真的期待她的回答。可她于那样的状况那样的心情里还是笑着给他细解了,说这字画本是父亲的学生求了名家写给父亲的,自己喜欢极了这幅字,而父亲恰好又不想把它挂在房里,自己就讨了来挂在墙上。她又说,自己喜欢这幅字,原因也并不在这字的书法,而在于这些字是对父亲的最真实的写照,他的学生能送这样一副字给他,可见是多么了解他,能有这样的学生,她想对父亲来说当是欣慰。

听她这么说,他忍不住又去细看那幅字,这才看出原来是刘禹锡的一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又见旁边是几行小注,写着:恩师梁渠德才双馨,学生俊良有幸蒙恩师言传身教,受益匪浅。今借刘禹锡《陋室铭》一篇以颂先生,顺达俊良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及儒慕之思。听了她的详解,又细看字画之后,不知为何远皓心里慌慌的红了脸,只又略坐了一会儿,就匆忙告辞出来了。

回去以后,这一篇陋室铭仍在脑海里徘徊不去,令他坐立不安。想起闽乔说的那些字是对教授最真实的写照的话,而自己呢竟似乎从未认真读过。于是又翻出书来去细细查看,看书上对那一句一字的解释: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看完这些解释,远皓只觉得心里越发乱了。但也就是乱罢了,并无其它。可如今时隔多年以后,重新回到什刹海,重新站在那个院子前面的时候,这篇陋室铭便以从未有过的清晰面目浮现出来,而他的心虽痛着却不再凌乱。多少年来,自己一直跟随自己父亲的信念去追求人生境界中所谓的大雅之堂,从小追到大,从国内追到国外,从雄心勃勃豪情万丈追到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最后才发现,大雅之堂本不在远处,不在高处,甚至跟本不在哪一处,它既在处处亦在无处。世间通往大雅之堂的路只有一条,打开大雅之堂的钥匙也只有一把,那不是金银财宝,不是功名利禄,而只是一个人自身的修为。只是为什么自己要付出这么多的代价才看清了这一切?

红漆大门儿仍然没有落锁,在他的印象里教授家的门似乎没有过上锁的时候,每次他走到这扇门前,只要伸出手轻轻一推,门就开了。常常如此,他也才会有这样的印象。他像以前一样,推开门,走进去,院子里很安静……

他穿过外院,穿过垂花门,经过中院,进了月亮门儿,看见了里院正房里亮着灯。他鼓了鼓勇气,走到正房的门前敲了敲门。

此刻屋子里的三口人刚刚吃过晚饭,闽乔正帮着李云霜拾掇碗筷,听见敲门声,李云霜抬头看了看闽乔。闽乔也看了看妈妈,“兴许还是她吧!”李云霜疑惑着说道。

“应该不会,我去看看!”闽乔说着便放下手里的事情,到门口去开门,这一开门不要紧,发现站在门外的居然是远皓,闽乔顿时愣住了,然而愣了片刻之后,笑容便若一朵奇葩一样于她惊讶的表情中绽放开来,“远皓哥?!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闽……闽乔,好……好久不见,你好吗?”听她如此亲切地唤自己远皓哥,远皓的眼泪一下便涌了出来。骤然间见到她,他的心中涌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