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乎,对自己的病情更是漠不关心,连问都不问一下。要是换了别的患者,只要还能说话,总要不断地向医生护士问一些关于治疗和病情的问题,可是自您的儿子入院以来,只有我们问他,他从来不问我们什么。甚至把他从普通病房转入加护病房,再转入重症病房他也不问。这让我开始怀疑,他这么年轻,身体也很好,我反复询问过病史,他说从小到大他连感冒都很少得过。而且他在刚开始出现发烧症状的时候就来及时就医了,病情也未被延迟和耽搁。虽说目前对这个病我们还没掌握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不应该是这个结果。所以我的感觉是他自己根本就没有求生的意愿!本心就不想和疾病做抗争!这就很可怕了!”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没有求生的意愿?他的职业是律师,心里和精神一直都很健康。得了抑郁症的是我的女儿,不是他……”林恒听了医生的话,有些急了,情绪也开始激动起来。
“您先别急,听我慢慢说!我是医生,询问患者的家族病史也是必要的程序。要想治好病,就要考虑到给患者造成影响的一切因素,不遗漏任何细节,这对患者的治疗有百利而无一害。虽然家族病史会增加抑郁症的易感性,但也不是说妹妹得了抑郁症,哥哥也会得这个病,据我观察,您的儿子他没有抑郁症,他很健谈,而且性格也开朗,我们这里的护士都夸他人好。我只是想妹妹的死对哥哥不会没有影响。还有他的病历表上婚史一栏里填的是离异,我想婚姻或者爱情的不如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个孩子的人生缺少幸福感,换句话说他对自己的人生已经不寄什么希望也没什么乐趣,活着对他来说大概仅仅成了一种义务和责任,比如说要对父母尽孝等等。如果没得这个病,他决不会去主动选择自杀这样极端的行为,但是一旦得了这样的病,却也很难激起他的生存欲望,不但不会有和疾病抗争的意识,反而会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以我的经验来看,您的儿子的确有这种倾向!不过或许只是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连他自己都还没有觉察到。我想这个时候,最好您或者是他的知心朋友能和他谈谈,能够唤醒他的求生意识,再配合我们的治疗,这样治愈的希望和把握会大很多。”
听了这些话,林恒痴痴地半晌无语。到底是老医生,说的这些话句句在理所作的分析亦丝丝入扣,让他不得不相信事实的确如此。作为父亲,更作为儿子的知己,他知道完全知道他心里的寂寞和孤独,苦苦暗恋的人不能成为人生的伴侣,他内心忍受着什么样的煎熬又有多少无奈和悲伤,他都知道。林恒还知道因为妹妹的死羽明心中所承受的自责与负疚,他曾经亲口对自己说过,妹妹的死他应该负完全的责任,是自己娶了不该娶的女人,是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哥哥细心看护的责任,才害得妹妹命丧黄泉。他的心里装满了这些感受,又去哪里寻找幸福感?幸福是种子,需要土壤才能生根开花结果,他的心里却没有这样的土壤,又如何让幸福在他的心里生根。想到这里,林恒的心都要碎了。
林恒为儿子心碎的时候,已经回到了北京的闽乔正在为寻找羽明而心急如焚。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到处都找不到他,也得不到来自他的丝毫的讯息。从广州到北京,他就像从这个世界上突然消失了一样,没了影踪,没了声息。
就在闽乔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接到了林恒打来的电话,林恒在电话里说无论如何要和闽乔见上一面,闽乔没有立即答应见面,而是反复问林恒是否知道羽明去了哪里,却不想这样一问之下,却听见电话里传来林恒的哽咽啜泣之声,只说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还是见面再说吧。闽乔突然有一种很不祥的预感,问清了见面的地点后说自己马上就到,而后即刻挂断了电话,没和任何人打招呼便匆忙出门了。
见面的地方是一家饭庄,就在302医院的附近。闽乔赶到的时候,林恒已经等在那里了。乍一见到林恒,闽乔被吓了一跳,上次见到他的时候,他还是神采奕奕,举手投足无不流露着一个外交官所特有的风采和气度。这才多久?他不仅老了很多,也憔悴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