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1 / 2)

“大哥”咬着牙思考片刻,突然灵光一闪:

“买!接着买!要是在矿务局卖不动,我们就去外地卖罐头!”

在贺明珠不知道的角落,“煤矿人家”牌罐头出现了第一批自带干粮的经销商。

第131章 第131章许家村的纷争(修)……

许家村里,一辆满载着各类蔬菜的拖拉机轰隆隆地发动起来,一股黑烟冒上半空,地面都随着发动机的启动而震动。

早下地的村人们纷纷热情地朝着拖拉机车旁、穿着旧军装的中年男人打招呼。

“他四叔,又去矿务局送菜啊?”

“今天走得可早,太阳都没升起来,这一路可辛苦你了!”

“你去问问明珠,她店里想要啥菜,俺正要下种子,她要啥菜,俺就多种点啥!”

微薄的晨光中,许大舅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嗓门敞亮,中气十足,说起话来像是村口的喇叭在响。

“不辛苦!送个菜有啥辛苦的!能让俺们老农民挣上钱就行!种子的事儿俺去问问明珠,她说要啥,咱们就种啥!”

许贵生拿着拖拉机的摇把,对许大舅说:“叔,咱走吧,再晚就赶不上趟了。”

“哎!”许大舅连声答应,冲乡亲们摆摆手,爬上拖拉机车斗专门留出的空位,说了声“走吧!”

拖拉机冒着黑烟,“突突突突”地就开走了。

这辆拖拉机是许家村大队部的公共财产,原先是春耕秋收时用来进行土地耕作,还可以作为运输工具,既运货又运人,除了耗油,比牛马这些大牲口还好使。

在实行土地联产承包之前,农村是集体劳作,拖拉机正可用于大农场耕作的场景中。但随着土地被分成小块承包到各家各户,村里人各种各的地,拖拉机的用处就变小了,经常处于闲置状态。

这倒不是因为村里人不知道用拖拉机种地省事儿,而是由于村里的田地品质不尽相同,有的肥沃,有的贫瘠;有的在山包上,有的在小沟里;有的灌溉方便,有的要靠人挑水。

因此,大队部在分地的时候为了避免纠纷,都是平均分地,每家每户分到的田地有好有坏,以求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公平。

但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农民们所承包的土地并不是一整块,而是零零散散的,东一块西一块,播种除草时需要在几块田地之间来回穿梭。

拖拉机所代表的机械化耕种在这样小面积的土地承包模式下并不适用,即使有村民用拖拉机来犁地,但往往是才启动发动机,没一会儿就要停下熄火。

在普遍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后的一段时期内,拖拉机作为耕作机械的角色渐渐淡出,更多则是作为短途运输工具。

另外,即使有土地挨在一起的几户人家愿意联合耕种,但由于拖拉机耗油量大,耕作一亩地就要消耗掉十二公斤的柴油。而现在国内缺油,柴油要凭票购买,还不一定能买到。

时间长了,许家村的拖拉机闲置时间就越来越长,直到贺明珠开始在村里大量收购农产品。

最开始的时候,许大舅只需要给两家饭店供菜,隔几天赶着驴车来一趟矿务局就行;而现在,由于饭店数量增加到了三家,还多了采购大户新食堂,再加上罐头厂也对蔬菜的需求量快速上升,驴车的运载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许大舅向大队部申请使用拖拉机送货,许家村的村委班子开会讨论过后,考虑到村里绝大多数人家都通过卖菜赚钱,其中也包括村委领导们,因此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许贵生以前就是村里的拖拉机手,这回重操旧业,一路开着拖拉机就去了矿务局,路上耗费时间比之前赶驴车的时候要少一半。

到了矿务局,拖拉机依次在三家饭店和食堂停下卸货,其中在乌金年代卸货时,贺明军把许大舅拉到一边,给他拿了几张柴油票。

这些柴油票是贺明军通过小车班司机拿到的,他们平时给矿务局领导开车,可以称得上是离领导最近的一群人。司机们的人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