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2 / 2)

手的事儿,往炉膛一塞就行,没必要花钱去外面买。

卖油条豆腐脑的多坚持了几天,但很快就将摆摊时间改到了早上。

毕竟这搭配一看就是早餐,其他时间买的人不多,不如专心做早晨上班人的生意。

鸡肉炖土豆起初很受欢迎,矿工们吃惯了棒骨土豆泥,乍一见到炖鸡肉,新口味给人新鲜感,虽然贵了五分钱,但食堂的乙菜也是两毛,偶尔吃顿好的,不过分。

但这家也没能坚持太久。

一是两毛钱的定价,很难让节俭的工人当作日常饮食选择,应该说这个年代绝大部分人都是价格敏感型,每分钱都很重要。

刚开业时生意兴旺,但之后几天来光临的人越来越少,收入呈L型暴跌状态。

二是因为鸡肉没货了。

是的,没货。

原因很简单,城里养鸡的人家基本上自产自销,不是养着下蛋,就是留着过年宰杀,要买鸡肉得去村里,但需要用粮票换。

因为村里人干农活饭量大,每年收的粮食在交完提留统筹后,剩下的不够吃,缺的部分要么用红薯土豆顶上,要么想办法和城里人换粮票。

卖鸡肉土豆的摊主在拿粮票换了几次鸡肉后,回家算算账,觉得不划算,自己摆摊挣的是现金,买鸡肉花的是粮票,两者不对等,他亏大发了。

最后一合计,这摊不能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