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 / 2)

光是想象这堆红色的肉团在卤水中上下起伏,就已经足够考验忍耐力。

这事儿因为太过奇葩,在缺少娱乐的八十年代传播很广。有的人不知道一矿三产公司的名字,就用“卤耗子的那家饭店”来代指。

还有人故意戳一矿职工的痛点,说一些类似于“啥时候请我去你们矿上饭店吃耗子”的玩笑话。

这年头大伙儿的集体荣誉感还是相当强的,一辈子工作在单位,一辈子的生老病死也被单位包了,出去交际,单位就是脑门上的标签。

单位受辱约等于自己受辱,偏偏卤耗子这事儿是真的,甚至于在三产饭店关门大吉后,还经常可以看到耗子集群在屋里屋外来回流窜。

因此,一矿职工更讨厌三产饭店了,连带着两间无辜房子也被迁怒。

要怎么破局?

贺明军暂时想不出,就更期待看到妹妹的解决办法,但这小丫头却气定神闲的,整天就知道指使他干活儿。

三产饭店的两间屋子里,贺明军忙得脚不沾地。

先是把两间屋子的墙砸了上半截,把玻璃厂廉价处理的次品玻璃拼起来,安在墙上,使两间屋子的人能互相看到彼此。

接着是大扫除,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彻底打扫一遍,直到房间窗明几净,连一滴灰都没有;

最后是去郊区窑厂买了一批最便宜的粗瓷大碗,足够结实耐摔,真cei了也不心疼

另一边,贺明珠写好每桌菜单,找人做了张简易牌匾,挂在三产饭店门头

煤矿人家。

这是她给三产饭店起的新名。

新名字新装修新气象,贺明珠给老客户散了一圈宣传单和优惠券,

在早上的上班高峰期,在人流量最多的时候,贺明珠在门前点了两串鞭炮。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煤矿人家正式开业!

第40章 第40章第一波客人(修)……

赵计划下了班,推着旧自行车,出了一矿大门。

他走得慢,带着点不情愿的惫懒劲儿,提提踏踏走在路上,没骑车,一双眼左看看右看看。

“计划,怎么还不骑?你磨蹭什么呢!”

赵计划的发小兼同事,刘爱民,骑着二八大杠,一条腿支着车,回头喊了他一嗓子。

“着急什么?回去那么早干什么,在外边多待会儿不好嘛?”

赵计划依旧没上车,慢吞吞地走过去。

“你妈搁家里给你炖肉了,你这么着急啊?”

撑着车的姿势怪累的,刘爱民索性也下了车,推车走在赵计划旁边。

“做梦呢,还炖肉,我妈就顾着伺候我嫂子月子,天天拿稀饭咸菜糊弄人,吃得我脸都绿了。”

赵计划有气无力地说:“你妈对你够不错了,还给你做饭,我妈就知道跟我要钱,不是她没钱买菜,就是我爹没钱买药,从我身上榨出的钱全拿去补贴她大儿子一家了。”

刘爱民拍拍他肩膀,兄弟家务事,也不好说什么。

赵计划和刘爱民两家当年积极响应国家鼓励生育的号召,卖力造人,两家的英雄母亲经常是年初刚出月子,年尾又开始坐月子,三年抱俩都嫌少,一年抱俩刚刚好。

不算夭折的,赵家生了九个,刘家生了七个。

赵计划和刘爱民都生在中间,说起来已经不是爹不亲娘不爱的问题了。

赵计划小时候经常饿得嗷嗷哭,因为他妈忘了喂他,反而给他弟弟喂了两遍。

刘爱民有次在街上看见他爹,他主动上前打招呼,他爹挺客气地说:

“你是谁家孩子啊,还挺有礼貌的,不过你得叫我叔,爸爸可不能乱叫啊。”

精神上的忽视还能忍忍就过去,物质上的匮乏才是实实在在折磨人。

贺家一家六口住两间屋已经够挤了,赵刘两家要在两间屋里挤进去十几号人口,那已经不是简简单单一个挤字能形容的,春运火车站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