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 / 3)

明伯说,曾经方舟城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招募,时间大约在祝年出生前两年左右,算一算,那时候的殷如旭还在某个半地下城的孤儿院里。

那时候,祝远青还很年轻,自学了很多悬停前的天文学理论知识,对调研悬停问题很有兴趣。见方舟城肯对外招募,他立刻前去报了名。城门设了报名处,报名表复杂又细致,从身高年龄这些基本信息到受教育程度,感兴趣的方向等,不一而足。祝远青填了好半天才完成,刚要进去,就听见隔壁报名摊位前起了冲突。

一个黑卷发、小麦肤色的姑娘正费力比划着,眼睛灵动得像只鹿,但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瞪着眼睛,正挥手驱赶她。那姑娘也不说话,急得直跺脚。

祝远青认识那些手语,他爱好广泛,刚好学习过,就去给姑娘解了围,在她的比划下帮她填了报名表,也就写下了她的名字:艾丽娅。

俩人进城后其实并没有经常见面。祝远青被带到了外城的一所小学,他有些失望,他原本是想要去研究所的。但他想,做个小学老师也算教书育人的好事,倒也就接受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甚至连小学老师都没得做,每天的任务居然是打扫卫生,替孩子们整理内务。他坚持干了四十多天后,又被指挥去大街上通下水道。

在那里,他见到了很多和他一样从外面来到方舟城的人,大家都本以为是有了来学习的机会,没想法进城后的经历大同小异,都是在辗转各地做一些最底层的事情。祝远青终于没忍住,问了看管着他们的警卫,凭什么他们就只能做这种事?凭什么不能和方舟城的人一样接受教育,做更有意义的工作。

“想什么呢?能让你们进城都已经是做慈善了,还想和我们一样?你们配吗?一群外面来的土包子,得了便宜还卖乖,呸!”那人是这样回答祝远青的。

当天,祝远青就计划要离开方舟城。他找来了几个有相同想法的人,趁着夜色摸到了城门口,在那里,他意外遇到了同样奔逃出来,一瘸一拐的艾丽娅。

但艾丽娅的情况远比祝远青更糟糕,她眼泪汪汪地给祝远青比划,说进城后就有人带她们去了医院,做了非常详尽的身体检查,还给她们编了号,她感觉很不好,悄悄逃了出来。

当时,在艾丽娅的身后还有着追逐而来的穿白大褂的人,随行的其他人都怕被发现,闷着头跑到前面去躲了。只有祝远青二话没说,一把背起了她,又声东击西地闹了点动静把人引走,一路背着艾丽娅一起跑到了城门前。

但城门紧锁,守卫森严,他们这一群逃兵们简直束手无策,忽见城里东边火光冲天,竟然是有地方失火了。守卫们四处呼喊,叫着人过去救火,哗啦啦地撤走了大半!

天赐良机!他们悄悄潜伏过去,趁着夜色敲晕了最后几个看守的卫兵,随即打开城门,四散逃去。

自此艾丽娅跟着祝远青回到了卷柏,一起创办了卷柏公学,两人再也不想去方舟城了。

原来父亲和母亲的相识竟然是这样一段故事,祝年听了之后沉默了许久。她完全能理解父亲的心情,那也正是她刚刚来到方舟城时的感受,这里的一切都在暗示着等级和区别,如果不是现在有诺亚明面上护着她,她也依旧会被视作另类。而就算大家都知道了诺亚的态度,祝年还是时不时就能感受到异样的目光。

她也不喜欢这里,她也迟早要离开。

殷如旭抱着她,把下巴轻轻搁在她的发顶,收紧了怀抱,“我让方义找了单独的牢房把他收押了,不会有外人接触到他,你如果需要再问详细些,我再陪你去。”

祝年嗯了一声,没什么精神,殷如旭就问她:“累了?睡吧?”结果说是睡觉,祝年却有些失眠,一时想到明伯的所作所为气得胃疼,一时想起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又难受得掉眼泪。

殷如旭就一直抱着她,也不多话,只默默拍抚着她的背,时不时给她喝点水,擦擦眼泪。祝年又想着眼前这个男人也不容易,以前不知道一个人挨过多少个孤凄的夜晚,就也为他心疼,又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