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业内大佬又有几个是清白的,一天到晚绯闻满天飞。这没有用。

贾岚一向自诩理性,想明白这件事后,马上动手写辞职信。

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最终只留下短短几行字:

本人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望公司批准。

本人对公司在本人在职期间提供的机会和支持表示感谢,我将永远珍视这段经历。本人愿意在离职前协助过渡,并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贾岚履行约定,张若林也给足体面,专门发全员信郑重宣布此事。信中对贾岚夸赞有加,表达不舍之意。许多未知底细的同事,都在打听贾岚要去哪里高就,竟舍弃在这里的一派坦途。

贾岚表面镇定自若,不露声色,却是有苦说不出。

不消多久,人力资源便来找他落实离职细节,其中最大损失是尚未兑现的超额回报/carry 全部归零。尽管这几年贾岚拿着高薪,可收入大头还指望着来自项目回报。这么一来,他在公司这些年的辛苦,可是白费了许多。

之前 IT 系统里显示的那八位数美金的账面财富,如肥皂泡般瞬间破碎。

之前听贾岚通知项目过会,虽然交割尚需时间,但 Amy 眼疾手快,连新闻通稿都准备好了,只待双方确认文本便发给媒体。

戴齐和 Amy 在“北京亮”庆功,请来十几位圈中好友,喝了数瓶过万元的红酒,庆祝二人走上人生巅峰。Amy 甚至马上通知行政去 CBD 给新办公室选址,并第一时间发放了去年递延的管理层奖金。

公司一片欢腾。

听来荒唐,可许多创业公司都是如此。投资人的钱到账后,迅速变成管理层的奖金,更大更豪华的办公室,甚至员工每人一把上万元的 Herman Miller 座椅。

不几天后,却收到了 FA 那边传来的坏消息。

戴齐傻眼。

原本几家老店的确经营状况不错,可新店开得太快,客流和声量根本上不去。他们为了尽快忽悠投资人入场,每家店都是不计成本,装修得格调高级,美不胜收,店内却常空空如也,一天的收入怕是连店租电费都抵不上。

再加上前阵子扩充团队,不惜成本从大公司挖高层,管理成本十分之高。就这样,每天钱如流水般花出去,个别供应商的货款已不能按时支付,资金流水已经十分难看。

这阵子,戴齐跟 Amy 在公司内外显得云淡风轻,实际心急如焚,就指望着投资人的钱赶紧进来续命。

这个梦如肥皂泡般破灭了。

戴齐虽然先后已是两家创业公司 CEO,内里却仿佛一个傻白甜。从来没吃过苦,若不是有父母兜底,他早就废了。靠着父母,他才能洋洋自得做一个光鲜的创业者,还能对高管和下属动辄发表人生感悟。他向来自得,却没有足够的智力和缜密的心思支持这份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