绔中的顶流。书是不可能看的,仗着老爹是枢密院的副使,混得一个封荫的官做。原是众人等着看笑话的角色,万没想到,这几年下来,竟还干得不赖。一连破了数起开封府的大案,还在宋辽“澶渊之盟”案中立下大功。如此,后来即便他老爹身死沙场,他也依旧能在官场横行不倒。

***

到了紫辰殿,宋真宗正当着群臣高谈阔论。皇帝两眼放光,兴致很高,看着都年轻了好几岁。

“众卿啊,这件事朕从未对人讲起过,现在想来实在是有趣,今日无事,就讲给你们听听。”

文武百官精神奕奕,对于皇帝说的话,各个兴味盎然。

崔辞大气不敢喘,一眼瞅准了真宗低头的间隙,踮着脚,无声无息的混进队伍最末端。

许是错觉,他感到真宗在滔滔不绝之余稍有片刻停顿。好在官家宽忍,主要也是不想为了崔辞扫了兴致,兀自绘声绘色的讲述下去。

“事情发生在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大约在午夜之时,朕正打算睡觉。突然,卧室里光明大作,亮如白昼,刺的朕睁不开眼睛。良久,等朕适应了那道芒光,只见光里出现一个头戴星冠、身穿绛袍的神仙,仙风道骨,慈眉善目,让人见之忘俗,”真宗说的情真意切,目光灼灼扫视众人,“那神仙对朕摇了摇头。朕当即明白他的意思,他是叫朕不要叫人,他有话对朕说。果不其然,朕没有作声,只沉着的望着他,他开口说道:宜在正殿建黄箓道场,事后一个月当降下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天机不可泄露。朕听说后,震惊万分,正要起身应对,神仙却忽然消失了。于是,朕赶紧命人把神仙的吩咐记录下来。你们知道的,从去年十二月初一,朕就开始斋戒,并着手建造道场,便是这个原因。”

崔辞听完,心中顿觉万马奔腾,什么玩意儿?老头子今日难道吃错了东西?在鬼扯什么?他略略抬头,用余光扫视周遭人的反应,原以为人人都与自己一样不可思议,令他错愕的是,居然所有人都露出喜悦艳羡之色,纷纷点头赞叹。

这时,殿门外传来匆匆脚步声,是王钦若进来了。他气喘吁吁,身后跟着皇城司的一众官员。

“官家!禀官家!刚才臣去看过了!皇城使刘承说的没错,承天门屋南角上,确有天赐“天书”挂在上头。”

崔辞回头,瞄了他一眼,原来刚才这老小子就是去察看“天书”的。可他刚才明明淡定的很,这会儿却亢奋的声音都打起颤来。戏演的未免也太卖力了。

“哦?当真?!”真宗“嚯”的一下,从龙椅上起身,抬手指向承天门。

“众卿随我一同前往承天门,跪受天书!”

于是,君臣一行数百人,浩浩荡荡前往承天门。

到达城门下时,崔辞见“天书”还跟刚才自己路过时一样,挂在鸱吻身上。想是王钦若故意不叫人取下来,好教文武百官当场做个见证。

“官家,那便是!”王钦若大手一挥,指向天书。

文武官员定睛望去,见那两丈黄帛在风中飘飘摇摇,真有神仙御赐姿态。真宗当即面露喜悦,点头赞许,朝着“天书”恭恭敬敬,拜了三拜。

“那神仙诚不欺我,真乃天书也!”

文武百官也俱是欢天喜地,君臣其乐融融。崔辞一时恍惚,眼前的场景仿若身在梦中。

片刻后,王钦若派人将“天书”取下,由宰相王旦跪奉给真宗。真宗又对着拜了三拜,亲自捧起“天书”,说道:“众卿随朕去道场,一同开启天书!”

于是,君臣一行,又浩浩荡荡从承天门去往道场。

崔辞跟在后头,他记得从前跟他爹去看戏,那戏台上的人演的疯魔真切,入戏极深,眼前这些人就跟当年戏台上的人如出一辙。而他身在其中,好像又被这气氛所感染,似乎另有一个自己跳脱出来,站在高高的天空中,俯视着跟在这一行人身后的自己。不对,那只是一具躯壳,并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