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和安尧的导师是师兄弟,毕业后分别去不同的高校任教,安尧入职现在的学校时和李教授打过招呼,请李教授吃了饭,平时的关系很亲近。这次李教授去调研的村落是学院的对口援助乡村,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老师去调查和驻村。村落的位置很偏,前年才全面覆盖手机信号,听李教授说,最开始几年去援助每次进村都像与世隔绝,称得上是隐居修行了。
还没等到李教授回复,屏幕上弹出了于恺发的消息:【学长,我听学生说论文你已经帮忙改好了,谢谢。我看到你的评论了,那种菜没有一个官方的名字,当地人的方言里就称它为‘山里的野菜’,你想要的话我买一些,回滨城拿给你。】
【不用这么客气,修改意见我已经和学生们说过了,你可以再根据你的想法调整一下。野菜如果太麻烦就不用买了,你们在村里的条件如何?驻村工作辛苦吗?】
大概是暂时没什么需要忙的事情,于恺不间断地和安尧说了很多,住宿环境的简陋、交通的不便这些都可以预见,方言沟通的困难和少数居民对外来人的抗拒偶尔也会成为阻碍团队探访、制定援助计划的因素。考虑到于恺此刻可能更需要倾听而不是提出建议,安尧回复语句的不算多。
【学长,你假期一直在滨城吗?我家有远房亲戚要来旅游,带了一些特产,我不在家也吃不到,你要是方便的话我让他们送到你那边,你拿一些回去和他吃。】
从安尧答应徐听寒的追求开始,一直到和他结婚,于恺对徐听寒的称呼都是“他”。于恺和徐听寒同岁,因此一开始安尧还以为是于恺找不到合适的称谓称呼徐听寒,毕竟叫“嫂子”并不合适。可次数多了,安尧也渐渐地感觉出哪里不太对。
得知安尧和徐听寒结婚的消息时,于恺脸上的神情不像是震惊,反而有种隐约的不屑。安尧没有直接指出,毕竟这听起来像是在捕风捉影。可徐听寒也莫名其妙地很排斥于恺,会因为于恺给安尧发消息而和他拌嘴,得知于恺也来到安尧工作的学校任职后闹过一次,冷战三天又自己跑来认错。
安尧气得不行,又无可奈何,只是愈发觉得事情很奇怪。
怀着恒久的困惑疑虑,安尧又一次纠正了于恺对自己丈夫的称谓:“我最近不在滨城,和听寒出门旅游了,特产就不要了,有机会一定能吃到。听寒应该也会喜欢。”
他在发送消息时犹豫了很久,还是选了“听寒”这个称呼,其实他更想说是“我爱人”,说“我老公”会显得太娇俏,“爱人”似乎正合适。可他又觉得这样像是公开的炫耀,有些紧张,心很痒,反复斟酌后才在万分纠结中介绍一旁的人为“听寒”。
半晌,于恺才回复了一个“好”字。安尧收起手机,看向周围,才发现不知何时车已经停了。徐听寒背靠座椅,食指在方向盘上轻点:“老婆。”
“和谁聊得这么开心啊?老公叫了你两三声都没听见。”
徐听寒一眨不眨地盯着安尧的脸,带着有几分虚伪的、微微扭曲的笑:“不会又是于恺吧?”
第8章 08
车正停在酒店楼下的露天停车场。晚上八点多,有些游客刚结束游览返回酒店,在车窗外留下倩影笑语,但车内的气氛沉闷而压抑。
安尧攥着手机的手指有些痛,纠结少时,还是一如既往地没有欺骗徐听寒:“是小于,他说了些团队调研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想请我帮忙。”
“哦,你们学院过去的老师学生都没用,非得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地特意联系你对吧。”徐听寒似笑非笑睨着安尧:“没骗我吧,宝宝?他真的只和你说了这个?”
车熄火了,空调也停了,冷气没那么容易和密闭车厢外的暑热融合,安尧却觉得脸很痒,徐听寒一旦开始用很多问句进行质疑,就证明他已经进入争吵前的预备状态,但也总是只有问句,安尧发脾气训斥他时徐听寒很少反驳。
安尧不想出来玩还吵架,因此安抚性地将手机递给徐听寒:“真的,你看看?他就说在那边驻村的时候困难很多,还要熬夜写材料和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