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 / 3)

夜里气温有点低,书房的窗户半开着,吹进带着草木香气的风。庄叙当时并没有能在第一时间开口给出反应,可能是因为内心没能立刻接受这句话的确实含义,使运营部的决定飘在空中,若不伸手抓取,便没有定论。

然而庄叙的记忆力,却使他无法忘记负责人说的每一个词语。

负责人在电话那头解释:“患者107号的身体情况太复杂,再加上虚弱和易过敏体质,经过初步测算,如果进行植入,后期出现并发症和排异反应的概率非常高,成功率也比其余症状的病患低太多。我们可以请他来试验部再采样,进行更精确的活体检测,不过以我们的预计,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成功率至多接近百分之五十说到底,这一批缓释器本身的目标群体,暂时还不是他这类型的病人。”

庄叙给负责人的回答是“我知道了。”简单地结束了通话,看到手机上的时间,已经越过零点,又超过十二分钟。

他在书房里坐了一会儿,发觉手脚有些冰冷。

一定是李善情成日把植入和未来的健康挂在嘴边,像所抱的期待已实现,甚至将庄叙也拖进了他的梦想之中,以为植入缓释器这件事,到李善情十八岁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才在事到临头时,发现不符合李善情期望的答案,居然如此难以接受。

庄叙想起身,又迟滞地难以起身,看了看李善情的消息,不知几点才回房。

次日,庄叙没有立刻联系李善情,上午先去了临床运营部,与几名医疗专家碰面,再次确认了结果,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回转的余地,但答案是没有。

负责人看着庄叙,数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在短会后单独问:“庄总,请问患者是您的亲属吗?”

“不是。”庄叙否认。回办公室的电梯里,收到了李善情给他发了一条链接。

点开看,是李善情在科技与工程大奖赛获奖后,发给颁奖组的视频。颁奖组把这视频放到了奖项的官方页面,页面里其他视频都点击寥寥,只有李善情这一条点击率高得令人咋舌。

“小庄,评论区好多人夸李总,”李善情很得意地说,“你记得去学习一下。”

自从维原生科集团之行结束,李善情爱上了这个自称,随时随地开始角色扮演,庄叙平时只后悔当时不该接他的茬,此刻心中却是复杂。

按照事实而言,李善情没有通过志愿者申请标准,是基于医疗科学所作出的决定。

只因害怕李善情失望,便犹豫不安,乃至退缩,这不该是庄叙。

庄叙点击视频下方,看了看评论,大部分与项目无关,居然都夸李善情长得好看,少部分评论质疑项目到底是不是李善情做的,只有一两条来自滨港地区的声援,称获奖者在滨港的生物竞赛圈本便十分有名,不服气的同学可以去查询去年IBO的获奖名单。

在庄叙看来,这些争论围绕李善情个人为主题,反使奖项和项目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但李善情因此而高兴,这些便似乎没那么重要了。

与法务部开会的时间到了,庄叙没回消息,他自己隐隐承认,他也在逃避将消息亲口告诉李善情。

不知李善情知道之后,又要怎么闹了。李善情太过难缠,所以每过大约十分钟左右,庄叙脑中都会浮现他失望的脸。

那张脸有点像李善情实习的最后一天,他们从实验园区出发去集团大楼时庄叙看见的。因为被拉疼,李善情发了脾气,坐在车里不高兴地看向窗外。

若得知自己无法植入,他应该会比那时还要更生气一些。

在和法务部讨论与对方医疗公司的沟通对策时,庄叙也分神作了一些可以用来对李善情解释和劝导的准备:劝李善情耐心等待医学再发展,维原生科正在研发中的下一代植入器,更不易产生排异反应。

李善情年纪尚小,不必太急于植入,当务之急是先把身体养好。等等等等。

以李善情的性格,必定不会采纳这些建议,会据理力争,即使他不采纳,这也已成定局不必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