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之后两人的交往非但没有减少,相反,竟然越来越密切起来。

他们两家最终还是达成了合作。

考察结束的第二天,对方的商务就带着拟好的合同登门拜访,条款优厚谈判直接,态度几乎不能用诚恳二字来概括,让路氏常年应付各种难缠对手的一众员工几乎有些不知所措了。最后,那天跟着路见屿去饭局探口风的胖经理捏着会议记录,小心翼翼地来办公室问他是怎么回事、这生意到底要不要应。

路见屿看完,犹豫了半分钟,就点了头。

经理顿时松了口气,像是怕路见屿又意气用事临时反悔,劝了好几句什么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利益当前恩仇靠边之类的话,还是路见屿吓唬他再废话奖金就扣光才消停下来。

106

虽说是废话,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就算那天表现得还算平静,成洲心里肯定也多少会不痛快。既然能忍着不痛快找上门,无非有两个原因。

要么是单纯为了利益,要么就是还没放弃。

要是前者,路见屿当然没理由拒绝。有钱为什么不赚?更何况路氏本来跟另外几家企业里相比颇有竞争力不然,一开始他也不会那么自信可能会最终拔得头筹他几乎可以肯定,自家是对方最优的选择。双方的合作本来就是一场共赢。

要是后者……

说实话,路见屿还真觉得挺意外。

107

这不太像凭成洲的脾气该有的反应。但就像是那晚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成洲表现得和之前几乎没有分别,没有回避、或者说主动地与他见面、交谈。甚至有时还会说起猫的事情,好像不是它曾经让他们的话题终结。

当然,也还是有那么一点不一样的。

每次见面,路见屿都觉得对方似乎想告诉自己什么,投来的注视里总能感到一点焦灼。但等他和别人谈完公事、两个人说上话时,成洲却又哑口无言、欲言又止。

108

路见屿并没有过分回避。

事实上他觉得江湖不见最好,避免尴尬,也不至于让人在谈生意时还总想起点不那么美好的回忆。

但他也不可能真为了这点小事就让公司关门大吉。而且该解释的,那天在酒店里已经言尽于斯。

109

从签约到现在,也有将近两个月了。两个月里,他们一般每周能见上两三次面。

真正接触起来,路见屿才发现,成洲虽然挂着诸如项目负责人、董事长特助等等名头,却并不直接跟进合作进程,负责审查和洽谈的,是那位最初没露过面的总监。虽然每次会面时成洲都会出现,但往往只是坐在会议桌旁听着众人的发言,只偶尔给出一些意见。

就像现在这样路见屿瞟了一眼坐在对面的成洲。明明投影上正放着有关进度的关键信息,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对方却明显心不在焉。弄得台上的经理以为他有什么不满,时不时就擦擦额头上不存在的汗。

沉默,傲慢,对外界似乎总是那么冷淡。

这个时候的成洲,倒是有点符合路见屿当初对对方的印象了。

110

会议结束已经是凌晨。路见屿这边的人一面陪笑送客,一面苦着脸准备连夜加班。那边,总监隐晦地看了成洲一眼,然后咳了两声,示意其他人注意。

“大家为了这个项目都受了不少累,挺不容易的。”他脸上带起自然的笑意,“没想到会拖到这么晚,就给大家订了些吃的。一点心意,以后还是要麻烦各位在合作上多费心了。”

正这时,前台打进电话说楼下送来了外卖,问是暂时放在那儿还是给送上来。路氏的员工顿时欢呼起来,一叠声地夸奖道谢,还问对方的总监要不要也留下来一起吃点。气氛轻松欢乐,简直亲如一家。

路见屿看向成洲,刚好对上后者的视线。

111

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每次会面时,成洲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