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河沉声道:“我只是说你做错的地方,没有帮他,你就应该等着我回去,我会帮你出气的。”

姜杏儿烦死了,推姜河出去:“行了行了,我自己的事我自己会解决,不用你们操心。”

姜河回房的时候,眉宇间还有几分烦恼,怪自己那天不该丢下姜杏儿在那里的。

温楹趁着有空,坐在窗边纳鞋底,姜河每天到处跑,半个多月鞋底就磨坏了,多做几双有的换。

姜河看着温楹,她是那样的好,他名声不好,有幸娶到温楹,现在姜杏儿又传出与人私定终身,那还怎么嫁人?

越想越气,姜河发誓要找出那个王八羔子。

温楹抬头看他:“怎么了气成这样?”

姜河将事情说给温楹听,让她也想想办法,这件事不能让人传广了。

听他说完,温楹心平气和地说道:“那人我也见过,要说是坏人,可能不是,就是有点夸夸其谈。谣言止于智者,我们真去解释什么,反而让人觉得真有什么,二郎是捕头怎不知,被诋毁,不自证。”

姜河抿唇:“阿楹以前被人诋毁也是这样心态?”

温楹放下针线:“不是。”

姜河:“那你是怎么想的。”

温楹:“我在心里偷偷骂他们,然后想去克死几个碎嘴子。”

姜河:……

她也是人,怎么可能做到无动于衷,只是明白诋毁她的人,就是想看她挣扎,看她痛苦,想看她百口莫辩。

她为什么要让他们如愿?

.

接下来几天,店里生意很忙,年味慢慢淡下去,大多数人都开始复工了。

有几个邻居来跟黄氏打听,黄氏只是说那人胡扯的,姜杏儿根本不认识那人。

没得到点花边的事,几人都讪讪归家。

姜杏儿与人私定终身这事没翻起多大浪,就一颗石子投进海里,“咚”的一声而已。

年前,温楹就说要让姜豆苗姐妹去上私塾,新年过了,学堂也要开学了,女子上学堂基本就没有,有钱人家都是请先生到家里授课。

姜家一下子两个女儿都要去上学,倒是惊起很大的浪,大多都在说花这个冤枉钱,就没见过女子上私塾的。

第 89章 私塾

本朝民风开放,女子念书识字不是什么奇闻怪谈,前几年有一次招考,没有注明性别要求,然后就有女子考上了。

两个小娘子考上秀才,后面赏给她们一点珠宝和孺人头衔。

他们这地方小,还轰动一时。

而京城宫廷还设有女官代圣人批改公文的。

温楹让姜河去打听那个私塾好,主要是先生不能偏心,或是看不起女子。

临水镇不大,私塾就三四个,县城倒是多,只是姜豆苗姐妹还小,每天来往不方便。

姜河休沐这日,走了一上午,打听清楚了,就一个私塾愿意收女子。

教书的是个老先生,姓徐。前些年考上秀才的小娘子就有一个是他女儿。

听说徐老先生的儿子不成器,女儿却是个聪明的,这位孺人小娘子读几遍就记住的诗经,儿子学几天,还是记不住。

儿子考了十来年,还没考上秀才,女儿一次就考上了。

自那以后,徐老先生也开始收要想念书的小娘子。

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徐老先生看不起女子,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

偏女儿好强,与父亲打赌,如果她能考上秀才,那他就必须让临水镇,想读书识字的小娘子有个地方可以学。

徐老先生自负,不认为女儿可以考上,毕竟他亲自教授二十几年的儿子都没考上,女儿他可是从未教过她什么,怎么可能考得上?

偏偏女儿就考上了,徐老先生自此唉声叹气,若是女儿是男子,不说进士,考个举人也是轻而易举的。

徐老先生输了,也信守承诺,要是有女子求学,他也一并收了,不过这些年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