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你来了!”王八平刚才听仆人说是衙役,立马就想到是姜河,见果真是他,眼中闪过一丝喜色,知道姜河不吃酒,忙说道,“二哥进来吃杯茶。”

姜河:“不了,我还有事,你要娶家妹那事,家母点头了。”

王八平喜道:“那我这就请媒婆上门提亲。”

姜河点头:“临走前又说,少吃些酒。”

看王八平满身酒气,他终于明白温楹为何不喜他吃酒。

王八平忙说道:“不吃了。”

.

王八平这人也是急性子,姜河走后他散了酒搭子,去请了媒婆,备好聘礼,让两个兄弟抬着就去姜家了,也不讲究那天是吉日。

黄氏这次看王八平,那眼神已经不一样了。

丈母娘看女婿,总是越看越顺眼。

原本这礼节应该是纳采、问名、纳吉、再是下聘,王八平直接一步到位,来下聘了。

“婶子,我时间急,再有二十来天这船又要北上了,无礼之处还请包涵。”

黄氏虽有不瞒,但架不住他诚意大呀,礼金就有六十六两,三金就不用说了,都是足量的银镯、银簪、耳饰,还是成对的。

黄氏说不出什么苛责的话来,只是听他说二十多天后又要走,便问道:“你这一走要多长时间?”

王八平忙答道:“四五个月。”

黄氏点头:“那婚礼就等你回来再办吧。”

王八平:“婶子,我想带杏儿回辽东见我爹娘,所以想把婚礼给办了,等回辽东那边再办一场。”

黄氏听这话不由皱眉,嫁同一个人办两次婚礼,她是闻所未闻:“这会不会不大好?”

王八平:“没什么不好的,我家那边不讲这些虚礼,高兴就行,到时候您和二哥嫂子们都一块去。”

黄氏:“太远了,还是算了。”

王八平:“不远,有船方便着呢。”

黄氏听姜河说过王八平是做船运的,一艘船能装两百石的东西,她想象不出这船有多大,临水河倒是天天能看到船,不过是些乌篷船。

她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平和县县衙,也没去码头看船,不知那货船有多大?

听他这么一说,倒有几分好奇。

“那船能坐几人?”

王八平笑道:“能乘坐二三百人。”

黄氏讶然:“那可真大。”

王八平:“比起官船不算大,等您见了官船那才叫大,一艘大官船能载上千人。”

可载上千人的船,黄氏更想象不出来有多大,不过听王八平这么一说,她也算涨见识了。

等晚上姜河回来,与他商量过后,也同意挑个好日子就把两人的婚事给办了。

幸好年后黄氏置办了不少嫁妆,现在也不会手忙脚乱。

姜家这么大动静,街坊四邻不免过来凑热闹。

“杏儿许的是哪家郎君,怎么没见过?”

黄氏:“不是平和县的,是外地人。”

“嫁外地去,那以后要见一面不就难了?”

黄氏:“他在县里置办房屋,还有仆人,以后杏儿就住那里,想回来随时能回来。”

“还是个有钱的,他是做什么营生的?”

黄氏:“是船运,就是帮人把货运送到地方。”

“这活我听我儿子说过,可不简单,他们这种货船可危险了,听说在澜江一带经常有水匪,专门打劫这种货船,杏儿嫁这种人不是等着守寡?”

看黄氏脸色不对,她又忙说道:“哎呀!我这也是为杏儿着想,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还没嫁就被人说守寡,黄氏都想抽她两个嘴巴子,不过她还是忍住了。

船运确实危险,黄氏也听姜河分析过,不过这世上死不怕,穷才可怕,穷到卖儿卖女才可怕。

王八平敢去拼,有能力去挣一份家业,也没有违法犯罪,这样的人姜杏儿就能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