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平头百姓女儿出嫁,家里屋室并不会留着,毕竟女儿一年才回来几天。

要是回来随便收拾张床睡两天也就回婆家。

姜河:“这房子确实有些小了。”

等孩子出生,大些也要有自己一个房间。

姜河心里盘算买一个大的房子,只是家里做着生意,也不好搬走。

无论是他们搬出去住还是大嫂搬出去住都不好。

大嫂是女人,要是遇到歹人爬墙进来,大嫂和侄女都手无缚鸡之力,遭难了就不好了。

这事还得另外再盘算,得想一个万全之策。

过了上巳节,树木抽芽,燕子忙着筑巢。

温楹换上春装,整个人瞧着比冬日的时候轻盈了不少,冬日穿着厚衣再加上月份小,外人根本不知道她有孕。

现在穿着单薄的春衣,腹部也微微有些凸起,有经验的妇人一看就知道她有身孕。

“哎呦!杏儿娘,你可藏得够深,咱们都认识多少年了,这事也没说一声,可把我们都当外人。”

黄氏心中腹诽,你们可不就是外人?

“月份浅,怕惊了。”

邻居:“我看那肚子尖尖的,应该是个男孩。平日里喜欢吃些什么?”

黄氏:“不挑什么吃,家里煮什么就吃什么,省心。”

邻居刚好看到温楹出来,忙问道:“二郎媳妇,现在李子刚出来,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我家里正好有,要不要拿些去吃?”

温楹笑着道:“多谢婶子,二郎昨儿也有买,吃了两个我这牙还是酸的。”

邻居:“这样啊!那就算了。”

看着温楹进去了,邻居喃喃道:不爱吃酸的,那应该怀的是个小娘子,真是没福气。

看着老姐妹这样变着法的打听温楹怀的是男的还是女,黄氏的脸色很不好看,她自己就是因为生了三个女儿被前夫家嫌弃,现在那轮到别人来嫌弃自家儿媳。

生女儿又怎么了?那也是姜家的种,关她们什么事?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黄氏将瓜子收了起来,把人赶出去。

温楹也知道她们拐着弯想知道自己的口味,不过自己并未在意,二郎也不在乎这胎是男是女。

温楹知道黄氏也不在意,做的衣裳也是男女各几套。

温楹很快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了,因为赵秀月上门来了。

“小姨怎么有空来?”

这段时间正值春忙,赵秀月三十亩地虽让佃户打理,不过要操心的事还是很多。

土地要翻土,沟壑要清理,做好害虫的防治,播种,移栽种物。

这些事都是每年赵秀月要盯着的,温楹在赵家住这些年,也记下来。

赵秀月也不拐弯抹角,直言道:“我来是想让你们置办些田地。”

温楹有些意外:“小姨这事怎么说?”

赵秀月:“我手里有十亩良田,正好卖给你们,你这里生意也步入正轨,是该考虑置办些产业。”

虽然家里的面馆生意好,但是谁能保证一直好下去,像温楹的阿爹,以前也好,突遭变故。

或是姜河大哥遭遇意外,姜河又不会做豆腐,有地还是有保障。

以后温楹生的孩子也不能保证他会喜欢喜欢开面馆。

像她把地租给佃户,一年也少的时候也有十来两,够一家一年的嚼用了,除天灾颗粒无收,那是没办法的事。

温楹继续问:“小姨家里是有什么困难了?怎么突然要卖地?”

“这地是我刚买来的,只是在我手上有些棘手。”赵秀月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将这十亩地的来源细细与说与温楹听。

这事还要从田逢春家说起,田逢春阿娘丁氏是从北方逃荒来的,三十多年前,大量难民涌入江州,州府下令各县的县令安置好难民。

田逢春阿娘与丈夫被安排到临水镇西坑村一废弃茅草屋,也算是有个遮风避雨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