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像没听出她话里的意思,抿唇笑道:“是个守礼的读书人,吃面都要用帕子垫着碗底。”

念安却听出来二娘子要说什么,笑道:“大娘子可别装糊涂!上个月雨天,徐郎君见您在檐下收蓑衣,愣是举着伞在雨里站了半盏茶……”她话音未落,堂前传来黄氏叫唤。

温楹看着念安端着面出去,压低声音:“大嫂就没想过……”

话未说完,柳絮将面团塞进她手里:“弟妹快些帮忙。”

柳絮知道温楹要说什么,只是有些人有些事说出口了,就怕连朋友都没得做,徐郎君是君子一个,何必弄的两人都难堪。

要说在潘孝勇那事前,柳絮完全没想过改嫁之事,后面阿娘劝说下,柳絮觉得,真有合适的人选,改嫁也可以。

可后面经历告诉她还不如就一直这样。

黄氏又叫了四碗羊肉面,柳絮熟练地煮面,与钱相比, 男人都是粪土!

徐孟才一连几个月都去姜家面馆吃面,是狗都能闻出点味来了。

徐老夫子与儿子对坐下棋,忽然语重心长地说道:“若是瞧准了,便莫要错过。”

自己儿子已经有三十了,他也不奢望能娶个什么样的儿媳进门,只要是个贤惠的就行,柳娘子他看着就挺好的。

徐孟才把一个白子拿在手里许久也未曾落下。

徐老夫子知道儿子的秉性,以为他不会回答,没想到过了半晌,却听他说:“我只是一介白身,纵使她愿意嫁,我拿什么与她相配。”

徐老夫子笑了,看来儿子是真的动了心,这些日子挑灯苦读,还准备下场考秀才。

柳娘子着实比他这个父亲有本事,让儿子惦记着也就罢了,还愿意再去考取功名。

第144 章 结局

七月底, 温楹的十亩水稻已经成熟,要与佃户商量收割的问题,今天恰好是姜河休沐,午后无事,一家四口便驾着车去乡下了。

马车停在地边上,姜河先下马车,抱了姜重阳兄妹俩下来,再扶温楹。

地里全弯着腰在割稻谷的人,没人注意他们一家人的到来,姜河带了风筝,让姜重阳带着妹妹去玩,他与温楹沿着地边慢慢走。

四岁的姜重阳攥着金鲤鱼风筝跑得飞快。两岁的小豆花甩着朝天揪在后头追。

“哥哥!等等!”小豆花奶声奶气喊着。

姜河回想当初与温楹也是这般走在乡间小路,赵筠姐弟追着风筝,刚提及过往。

温楹却没理他,一直关注着女儿,忽然见女儿摔倒,她提起裙摆就跑过去。

小豆花直直趴在地上,绣虎头的软鞋早踢飞了一只,掌心蹭出几道红痕,还好没破皮。

温楹忙将女儿抱起来,轻吹掉沙土:“不疼不疼,阿娘吹走小坏蛋。”

小豆花脸上挂着小泪珠,瘪着嘴:“阿娘呼呼。”

温楹:“阿娘给小豆花呼呼就好了。”

姜河看着小豆花摔倒也是心疼,折了根稻杆作势要打姜重阳:“怎不牵牢妹妹!”

姜重阳往温楹身后躲。

温楹拍开丈夫的手:“你非要给这破玩意!现在好了,小豆花摔倒了,你还怪儿子身上,走开!一点用都没有。”

姜河:……

温楹抱着女儿去找佃户商量收割的事,佃户也看到温楹与姜河,擦着汗跑了过来,身边跟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

“东家,你们来看稻子吗?”佃户有些紧张地问,担心东家会不会挑剔他们什么。

温楹看着一片金灿灿的稻谷,笑道:“今年辛苦你们了。”

东家没有责备他们的意思,佃户松了口气,转身给夫妻俩介绍起耕种的情况来。

温楹一边听一边点头,姜重阳听着觉得无聊,却见佃户儿子腰间晃荡着只草编的蝈蝈,两双乌溜溜的眼珠对上,跑到一旁玩去了。

待说完事情,温楹四下张望,却不见儿子:“重阳呢?”

佃户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