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杏儿摇了摇头:“就这?”
过了一会儿,万家姑父姑母也有来了,连着前几日做工的人也来了,这一进来显得屋子逼仄了不少,也没地方坐。
黄氏忙从柜台出来:“他姑母来了,你看这也没位坐了,你们要不进堂屋吧?”
姜姑母道:“不用,拿几张胡床给他们坐着等就行,我是来帮忙的,你不用管我。”
黄氏:“我去拿,幸好温楹提前让她姨父做了,也是派上用场了。”
姜姑母走进柜台,看到黄氏在纸上记了账,黄氏不识字,不过不识字也有不识字的方法。
黄氏画了几个碗,大中小,然后在后面划一笔,代表一碗。
姜姑母粗略算了一下,有二十几碗了,再看这么热闹的生意,心里也是乐开了花,这个侄媳真是没娶错。
姜河一开始吆喝还有些放不开脸面,看到熟人还有些尴尬,揽到几个客人后,也就慢慢放开了。
这会儿有田逢春帮忙,彻底没了那尴尬,更加卖力地吆喝了。
隐隐有和田逢春争谁揽的客人多。
田逢春平日话少,做木活的时候更是一句话也不说,只专心手里的活,他一站那吆喝,又牵个小孩,路过的人看他样子,觉得更可信。
问赵知焕:“真又便宜又好吃。”
赵知焕点头:“好吃。”
姜河:……有点争不赢!
第64 章 贺喜
面馆陆续有人进去,也有人没吃就出来了。
黄氏看得着急,又走了几个客人,她叫姜河他们别吆喝了,没地方给人坐了。
万姑父带来的人,都直接坐胡床,端着碗就吃了,都赶着要去做工,不讲究上桌慢慢吃。
等到早食人流过去了,店里才慢慢静下来,只剩两桌在吃。
黄氏在纸上画得满满的,数了一遍又一遍,才偷偷告诉姜姑母,一共买了五十七碗。
她还数着走了十一个人,不然的话就有六十八碗了。
厨房里,温楹三人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早上的生意虽好做,但也累人,可以考虑雇个揉面的人。”赵秀月心疼说道。
她揉了一个时辰的面,手都快废了,温楹她们是从寅时(四点)开始干这活,一天下来手还有用吗?
温楹笑道:“小姨说得是,等生意稳定下来,再寻一个也不迟。”
只歇了一口气,三人又开始备午食。
晌午的人比早上的人少了一半,黄氏有一丢丢失望。
姜姑母说了她两句:“早上多卖几碗人就飘了,这里是早市,早上人多,出来做活的人大多没吃饭,吃得人自然多了,现在人少,再说吃两顿饭的有的是,又不是人人都有闲钱。”
姜姑母一训,黄氏立马附和着:“说得是。”
忙完了这阵,赵秀月准备回家了。
温楹还想留她们吃完晚饭再回去。
赵秀月:“还跟小姨客气?行了不用送了,就几步路。”
赵筠:“阿姐,我明日再来帮忙。”
姜杏儿忙道:“不用你啊!”
被她磕碎了一个碗,今天差点白干了,还好二嫂说工钱照给。
红日开始西斜了,街上人也寥寥无几,温楹和柳絮开始收拾东西,姜河在把桌椅弄好。
忽然进来十几个粗汉,有些还面带凶煞,若非姜河在,她们几个总要吓一跳。
“姜大哥,我们来凑凑热闹。”
“头,我们也来了。”
“听说今日开张特意来的。”
温楹见过姜河的好友余光鲁还有他徒弟林斌,这会儿也认出来。
黄氏和柳絮在姜河大婚时见过他们,只是那时忙,也没注意长什么样,又见一群人进来,难免有几分慌张,他们又不似寻常庄稼汉子,多是些痞里痞气的。
听他们开口这才放下心来。
姜河把椅子放回去,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