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你坐会,还是一碗素面?”
这是昨儿第二个进来要一碗素面的人,黄氏便把人记住了。
温楹和柳絮没想到刚开门就有生意,现在也不担心没生意了。
黄氏还没把桌椅摆弄好,又连着进来三四个人,脸被风雪刮得通红。
一进门就道:“还是屋里暖和,这天真是要冷死个人。”
又是四碗素面,等面上来了,几人的手先是贴在碗边取暖,再把碗拿起来,直接吃了。
昨天一有人来,黄氏多少有些慌张,今天已经能稳当的应付了,不停朝里面报数。
温楹负责煮面加汤,柳絮负责加料,再端出去。
比起昨天,你煮一碗加汤加料,我煮一碗加汤加料再端出去,效率快了不知道多少。
姜豆苗姐妹也帮忙,进进出出收拾碗筷,昨儿阿娘跟她们说了,不能白拿三文钱,要让她们自己找点事做。
七岁的姜豆苗知轻重,只让姜豆芽拿筷子,她收拾碗。
两姐妹看着食客起身走了,就走过去收拾,这乖巧懂事的模样,也让不少食客夸赞。
姜豆苗教妹妹:“有人夸我们要说谢谢,再说一句郎君、小娘子岁岁安康。”
姜豆芽点头:“姐姐,我明白了。”
外面零零散散飘落着小雪,面馆里一碗碗热气也往上飘,小小屋子挤了二十来人,也不觉得冷了。
温楹听着外面不停地吸溜声,明白当初阿爹为何喜欢这声音。
这都是钱的声音。
第 66章 孝顺
晌午过后,一大锅骨头汤和肉都卖完了。
还有人要来吃,黄氏笑道:“今天的卖完了,明儿再来。”
送走最后一桌食客,黄氏找温楹:“今天下雪了,没想到生意比昨天还好,我们明天再多做些,晚食也可卖。”
温楹却把她的打算说出来:“阿娘,我们以后只做早上与晌午。”
黄氏:“这是为什么?有生意还不做?”
温楹:“我们早上起的早,一刻也没歇着忙到现在, 阿娘身上就没有一点不适?”
黄氏沉默了,她的腰早酸的不行了,只是有钱不赚,太傻了,累就累吧,反正死不了。
姜杏儿叫苦:“您要干就自己干,我可不行了,蹲了一早上,我的腰已经快废了。”
黄氏:“你才多大,哪来的腰?”
柳絮劝说道:“阿娘,你要长久打算,一天两天还好,十天半个月的人准累病了,你这一病倒,我们还怎么做生意,面馆可不能没有您。”
黄氏立马换了副嘴脸,她就爱听柳絮说话,句句说到她心坎上了。
“再说您一天忙到晚,都没时间找李婶她们唠嗑了?”
一说到黄氏那群老姐妹们,黄氏小眼睛一转,立马答应下来:“那以后就做早食和午食。”
柳絮和温楹相视一笑。
帮忙将屋里清扫干净,黄氏便去歇晌了。
到了暮食前,黄氏不用看铺子,也不用做饭,更不用带孙子,就串门去了。
邻居:“我看你们这两日生意真好,一天能赚多少钱?”
黄氏也不傻,肯定不会把家里能赚多少给说给她们听,道:“没有你这香烛生意好,这转眼又快冬至了,烧纸祭祖都不能少。”
邻居:“饿了谁也不能饿了祖宗。”
“生儿子不就是指望着以后死了,有人抬棺,清明重阳有人烧纸。”
“孝子贤孙,有些人只是嘴上说着孝顺,死了都不舍得多买些纸钱烧。”
黄氏看她们一个个的,不就暗戳戳说她没亲儿子,死了没人给她烧钱。
黄氏也不客气:“活着的时候不孝顺,死了再孝顺有什么用?死后的事谁又清楚?烧的钱谁知道能不能花?”
“有本事活着的时候给钱,你们别看二郎不是我亲生的,可他娶的娘子把我当亲婆母,我就说帮她在面馆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