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他让人帮他找过来的帮手,不都是大学生吗?先利用他们学校一些志愿组织的公众号进行宣传,一些与那个学校关系好的学校也会进行关注和转发。
既然有想法就开始做,戚雨迟上手联系那个学校的青协,自己同时开始出关于那天的稿子。
事情比他想象得顺利,法学院在这方面不缺干劲。
对方找了一个负责人来和戚雨迟做衔接,一上来就和戚雨迟核对文章的框架。
戚雨迟心里担心不少,觉得有问题要合作之前就说清楚,便问:【这个活动不具有官方性质,是我们临时做的,你们需要再次审核吗?】
对方:【我们已经审核过了,这你放心,在学校层面,我们也是支持这样的活动的。】
戚雨迟:【但是这个毕竟涉及本地企业。】
对方知道戚雨迟在担心什么,通常这样的纳税大户,在本地总是有一些优势。
对方:【我们既然答应要做,就说明我们已经做好了全面的审查,这件事在我们看来很有价值,至于你担心的,那些都是能够被证实的事实,我们只需要保证客观公正地说话。】
戚雨迟:【好,谢谢你们支持。】
对方:【不用,还要感谢你给我们送了这个选题,这件事本来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他们的坚定把戚雨迟心里最后一丝犹豫打消。
如果这本来就是一件正确的事情,那就应该做。
经过讨论,大家决定从最后离开的那位大叔入手,以人、以情感引入主题。
他们几番覆辙终于找到那位大叔的联系方式,对他的经历进行了一次完整采访。
整篇文章最后需要探讨的问题是:烂尾楼到底是谁的责任?又要怎么解决?
全文将亮点放大,在避免集中于项嘉而受制于项嘉的同时,也更有话题度。
为了这篇稿子,戚雨迟狠狠熬了几次夜。
他一直对着电脑敲字,说是工作,谢月野也没怀疑。
不过戚雨迟不是在外面客厅里工作,深夜都会把电脑抱进来,他靠在床头打字,谢月野睡觉。
他头发毛茸茸地抵在戚雨迟腰腹的位置,呼吸从不均匀,慢慢变得平稳。
戚雨迟哪里卡住了,就抬手在谢月野发顶摸两下。
电脑屏幕的光照着谢月野半张脸,这段时间他心里装着太多事情,戚雨迟都清楚。但是他们没聊过,戚雨迟知道现在谢月野更需要他陪着。
他在不顾一切地努力,只需要偶尔回头的时候还有一个怀抱。
但是戚雨迟不甘心只给他一个怀抱。
他用指腹轻轻碰了碰谢月野的断眉,没想到谢月野醒了一下,朝他这边侧身,嘴唇贴住他小腹。
“早点睡。”谢月野声音沙哑地说。
他们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完成了这篇推送,周一早晨,这个学校的公众号准时发布了一篇名为《售楼部的“进出”一位中年父亲的背影》的文章,文章封面是那位大叔离开售楼部的背影。
而在他身前,是一栋又一栋破败不堪的烂尾楼,在夕阳下颓然地耸立于原本充满活力的城市中。
同时,因为戚雨迟早早沟通好,S大的学生公众号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转发。
午休的时候戚雨迟刷朋友圈,就已经看到很多同学也在转发。
到了下午,有相关大V在获得授权后对这篇文章进行搬运,已经在微博上引起了波澜。
效果比戚雨迟预计中好,对方学校的负责人也将目前为止的流量数据告知戚雨迟。
被项嘉掩盖的舆论风暴正在重新蓄力。
戚雨迟下班回家时,谢月野正坐在凳子上看东西。
他凑上去,看到一个会议室的现场。
屏幕中,何彭远穿着整洁的西服,和几位项嘉高管坐在一起。
有记者问起,这次收购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什么,项嘉的高管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话筒便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