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知舒原本没这个念头,被这话一激反倒灵光乍现。在温府时,母亲为着中馈的事儿没少受气。那许嬷嬷仗着老太太撑腰,连买二两银子的燕窝都要过问。若是自己执掌侯府。
“母亲若肯信我。“她忽然起身行了个大礼,“儿媳虽愚钝,在娘家倒也学过几日管家。“
老夫人眼神闪了闪却没说话。卢氏与韦姨娘几个面面相觑,二房媳妇悄悄扯了扯自家相公的袖子。满屋子人各怀心思,独温知虞垂眸盯着茶盏里浮沉的银针,仿佛外头闹翻了天也与她无关。
吴氏气得浑身发抖。新妇进门头一日就要夺权,这要是传出去,她往后在京城贵妇圈还怎么抬头?可转念想到账上那些烂摊子,忽又冷笑:“既如此,稍后便叫人把账本钥匙送到你院里。“
“谢母亲疼惜。“温知舒嘴角翘得老高,斜眼去瞥温知虞。那人依旧端坐着,连根头发丝都不曾乱。
日头西斜时,吴氏院里传来“哐当“一声脆响。青花瓷盏在地上碎成八瓣,茶水洇湿了蜀锦绣鞋。
“夫人仔细手疼。“吴嬷嬷忙捧来热帕子,“要老奴说,这可是桩好事。“
见吴氏瞪过来,老嬷嬷压低嗓子:“如今账上亏着两万两,米铺当铺统共欠着三千七百两印子钱。她既要逞能,便由着她去填窟窿。等熬不住了,少不得要找她那好妹妹。“
这话像盆冷水,浇得吴氏心头火“滋啦“一声熄了。是了,温知舒掌家,要脸面就得拿嫁妆贴补。若是不贴,自有老太太出面。横竖这烂摊子甩出去,倒省得她日日提心吊胆。
“只是便宜了那蹄子。“吴氏咬着后槽牙,“还有三房那个,成日端着副清高样,看着就。“
话音未落,外头小丫鬟脆生生报:“三夫人送补品来了。“
描金食盒揭开,血燕盏足有半斤重。吴氏盯着那莹润的燕窝,忽然觉得心口更堵了。
此时东跨院里,温知舒正对着一摞账本发怔。泛黄的纸页上墨迹斑斑,朱砂批注刺得人眼疼。这个月米铺亏空二百两,绸缎庄掌柜卷款跑了,城外庄子报上来遭了虫害。
“姑娘快想想法子。“陪嫁丫鬟春杏急得跺脚,“方才大厨房来说,明日采买的银子还没着落呢。“
温知舒猛地合上账本。雕花窗棂外,三房的院落灯火通明,隐约传来丝竹声。她死死攥住护甲,在账本上掐出个月牙印。
……
寅时的梆子声还没散尽,吴嬷嬷就带着四个粗使婆子抬来两口樟木箱。温知舒捧着沉甸甸的黄铜钥匙,指尖在冰凉的齿痕上摩挲这可是侯府中馈的钥匙!
“老奴给世子夫人道喜。“吴嬷嬷屈膝时,鬓角银丝在晨光里晃了晃,“这是账册,这是库房钥匙,这是各院对牌。“她身后小丫鬟捧着红绸托盘,二十几枚乌木牌摞得整整齐齐。
翠玉往吴嬷嬷手里塞荷包时,冰莲已经迫不及待翻开账本。文嬷嬷老练地拦住她:“姑娘莫急,咱们得先给库房换锁。“
话音未落,外头突然传来喧哗。方婆子拎着两条活鱼闯进来:“世子夫人安好!今儿西市鲥鱼新鲜,老奴特意抢了两条孝敬您!“鱼尾甩出的水珠溅在账册上,洇湿了“陆府收支“四个泥金小楷。
温知舒强压着雀跃:“赏。“翠玉数出半吊钱时,文嬷嬷盯着方婆子鞋帮上的新泥皱了皱眉。
三人关起门来算账,越算越心惊。冰莲的算珠卡在第七档:“小姐,侯府去年光买炭就花了八百两?“文嬷嬷抖开礼单:“大婚时收的玉如意就值两千两,怎的账上只剩一百多两?“
日头西斜时,温知舒攥着对牌冲进吴氏院里。廊下鹦鹉扑棱着翅膀叫:“揭不开锅!揭不开锅!“
“母亲,账上现银连买燕窝都不够!“她把账册拍在黄花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当响。
吴氏慢条斯理抿了口参茶:“你当侯府是你们温家?“护甲划过账本,“老侯爷的庄子要养三百亲兵,君衍的俸禄都填了北疆军饷。上月西跨院走水,修葺费还是典当了我的嫁妆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