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哑口无言。
他本该愤怒撇清和陈昭的关系。
可在这个瞬间,田丰很难否认他心中那一丝隐蔽的快活。
初投袁绍时,袁绍对他敬重依赖,田丰也曾志得意满。但随着袁绍更信任郭图等巧言令色之人,逐渐疏远他,又暴露出优柔寡断的性格后,田丰心中难免生出一丝后悔。
昔日不如他的好友沮授,如今已是青州州牧、大汉亭侯,功成名就,而他却仍是袁绍麾下一个普通军师。袁绍虽握有并州,但并州牧是袁绍的外甥,冀州高官也多是袁绍的亲戚。
可已经功成名就的陈昭依然表达出了对他才华的渴望和敬重。
文人能不求富贵名利,却很难逃得过人生价值认可的渴望。
“臣并无和陈昭勾结,此陈昭离间之计,还请主公明查。”田丰看到袁绍面上的愤怒,终于后知后觉替自己分辨了一句。
只是这句话在长长的停顿后就显得太苍白无力了。
怒火冲天的袁绍二话不说就撤了田丰的官职,命他回府,等调查之后再行判决。
只是不过三日,被其他臣子求情闹得头疼的袁绍又顶不住压力把田丰官复原职了。
另一边,赵云终于回到了家中。
提前接到赵云书信的赵风,早已备好了接风宴。
对于赵云提出举族搬迁至青州的建议,赵风接受得异常爽快,反倒让提前打好一肚子腹稿的赵云有些措手不及。
“如今是乱世,哪还能守着族地等死。”赵风身形虽仍显虚弱,语气却十分坚定,“辽东公孙度四处灭族的事你可曾听说?不少辽东大族举族外逃,到了幽州,一听公孙瓒也姓公孙,又吓得往冀州跑……”
常山赵氏毕竟是常山郡本地的大族,族中子弟大多从军,对北方消息的了解甚至比陈昭还要多些。
辽东公孙度四处灭族,并州外族又趁中原内乱入侵,许多外地士族纷纷举族搬迁至冀州。就连其他地方的豪强大族,也有不少仰慕袁绍四世三公的名望,投奔而来。
见多了赵风也就不觉得弃家舍业搬家难以接受了。
“若现在不跑,日后落得袁家那个下场,才叫凄惨。”赵风亦听说了袁隗全家被董卓宰了个干净这事。
同时传到他耳中的还有“昭侯麾下第一大将常山赵子龙”的勇猛事迹。
赵风看着面前身高窜了一节,原本稚嫩脸庞也彻底变成青年俊朗面容的弟弟,欣慰之余又升起了一阵忧伤。
“你可是后来游历之时才机缘巧合投奔的昭侯?”赵风依然抱着“我那么乖巧的弟弟不可能欺骗我跟着反贼私奔”的期望询问。
赵云打破了赵风的期望,他声音镇定:“我一离家就跟随主公了。”
赵风捂住了胸口,深吸一口气,明知从结果看赵云的选择一点错都没有,可他还是想不明白。
当年黄巾贼肉眼可见没前途,他弟弟到底看上了陈昭什么?宁可欺骗他这个一母同胞的兄长也要去跟着陈昭四处奔波受苦?
103 · 第 103 章
“那昭侯到底好在何处,才让你不管不顾也要跟她跑?”赵风脸拉得老长。
他和赵云父母早逝,他长兄如父,养弟弟和养儿子一样把赵云拉扯大。
结果孩子还没及冠就跟人跑了,还为了脱身,编造谎言欺骗他这个如父长兄。
赵云低头扒拉着盘中饭菜,家中仅他们兄弟二人,也不似在外那样一人一案,而是兄弟共同一桌,面对面用膳。
当年我与族中堂弟去下曲阳买马,偶遇张宝的亲信欺负百姓。百姓们挺身而出,逼得张宝认错,并依军规处罚了他。”提起往事,赵云不由会心一笑。
“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百姓,竟敢对峙张宝,他既是上官又是师叔。见微知著,主公既有维护正义的品行,又有维护正义的本事,实乃明主。”
一提起陈昭,沉默寡言的赵云话也多了起来。
“大贤良师身死,黄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