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茅叔一样,雇郭婆婆专门养鸡,要村子里头有养鸡的人家,届时也可以卖到鸡舍。

这事传开后,在萍儿村引起一阵轰动。

那施家二爷他们是认识的,毕竟村子外头那百亩田都是施家的,施存祈偶尔跟施家管事来过一两趟的时候,管事给他们介绍过。

如今来的这位陈东家,先是雇了茅叔养鸭,又买地建鸡舍雇郭婆婆养鸡,可不得了了。

于是有许多人都跑到施存祈跟陈念莞跟前毛遂自荐。

如今冬日,农闲啊,村里没活计,自然想多找门路赚钱银。

刚好陈念莞要建鸭棚鸡舍,要开荒地,还有施存祈想在这里盖农庄,于是就打算先雇用他们盖房子,人手要不够,可以在附近村落雇用一些闲散农户,而后拨了家里头打理这边农田的管事来监管工程。

给活干,就是有银子赚啊!

萍儿村的村民乐呵呵得。

登时,施存祈跟陈念莞成了这里最受欢迎的东家。

如此,才算是初步解决了届时酒楼的食材供应问题,接下来就等这边的一具农舍建好后,买鸡苗鸭苗给村里头的人帮忙伺弄即可了。

鸡鸭第一期长成,最快也要三四个月。

现在抓紧时间搞起来,刚好酒楼开业就可以供应上了。

*

两天后,茅叔坐着牛车进了京城,是给陈念莞来送鸭毛的。

按着陈念莞的要求,挑的都是鸭绒毛,也不知道跑了几个地儿,居然有四大袋子,约莫一百斤。

陈念莞高兴了,用五两银子把这一百斤鸭绒毛都给买了下来。

茅叔揣着五两银子惊呆了。

这这这,这陈东家雇用自己来年养鸭子就给了十两的定金,如今不过送一趟不要的鸭毛,就能白得五两?

茅叔定定神,压压惊,再问,还要不要?

陈念莞当然说要了。

于是茅叔决定继续去搜罗这些鸭绒毛,再从陈东家手里多拿几个五两。

陈念莞拿着这四袋子湿漉漉的鸭绒毛搬进了院子里头,拿了个两个大木盆,就叫来杜鹃,丁香帮忙在伙房烧起了热水,等烧好水了,用刀子将皂子削得碎碎的,分别放进两个木盆里,而后倒入热水,那皂子就融了。

接着将一袋子还臭臭的鸭绒毛全倒了进去,而后搓洗起来,如此加水加皂子,又加草木灰融入热水中反复搓洗几次,直到鸭绒毛干净,不发臭为止。

四袋子的鸭绒毛都这么处理。

将这些干净的鸭绒毛分装进八个袋子里,晾起来,等晒干就可以了。

处理晒干后的鸭绒变轻后,一百斤便只剩下了五十斤。

这五十斤鸭绒可是可以做好几件羽绒衣跟羽绒被了。

陈念莞回头看着杜鹃跟丁香,又叫来了四丫,笑眯眯的,杏眼弯弯。

得亏自己身边有三位会缝纫功夫的姑娘呢,这缝纫的事情,自然得交给她们了。

四丫,杜鹃还有丁香,于是跟着陈念莞去了沧家的明珠布行扯布。

陈念莞算了算,自己肯定是要做至少五件羽绒郎君服的,另外再做两件羽绒娘子服,而后给夫君也做五件,柳云,柳青还有柳风都做四件,也就用去十斤而已,接着再每人做一床被子,那就去了十五斤,余下还有二十五斤,给家里头每人做两件衣裳都还绰绰有余呢。

于是大伙儿都被叫来丈量身段,知道是要给自己缝制过年的新衣裳,大家伙儿都乐呵呵的。

这么大的工作量,可苦了三位缝纫工!

不过幸好陈念莞也没讲究刺绣花样啥的,只是在扯布的时候,挑了些好看图样的,衣裳也都是些简洁大方的基本款,将衣裳各部分拼接缝起来就好了。

麻烦的也就是要先将将鸭绒塞进夹层,而后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缝起来定位了不让塞进去的鸭绒乱跑。

接着在外面再加一层裁剪好的面料缝纫起来,不拆开看,谁也不知道里头夹层是啥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