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客。

至于她们无论进店还是离店,总是下意识抬头瞥向那“陈家酒楼”的牌匾,是何用意,就不得而知了!

? 第 139 章

明日便是会试了。

为参加复试早就从书院就搬回香桂街的曾四, 还有从国子监回到这边的陈念蹇,跟张二郎都聚在了书房里头。

这些日子以来三个人基本上都呆在书房里,足不出户, 窝在书房里头看书, 不时对题切磋。

他们也是在今日,与天下其他学子们一般, 收到了圣上下旨意确定的考官。

一般来说, 主考官一名,副考官共三位,另还会有不下十八名的审考官, 以及贡院考场负责现场监考的内、外帘官,监察官吏等等。

朝廷之所以这一日才宣布主持会试的各路考官, 为的就是打这些个学子们措手不及。

平时府试, 乡试, 不少学子都会揣摩考官心思, 以此针对性准备温书, 但明儿下场会试, 短短一日半日的时间里,这些学子们如何去打听考官的喜好偏爱?所以只能凭真本事上了。

对于那些初次来京赴考, 在京城里毫无根基的读书人来说是这样,但对于在京城开了多年的书院来说, 却正是显露自家书馆底蕴的时候,利用人脉声望,在圣旨公布之前,自然不敢有所动静, 但圣旨公布之后, 都会召自家学子回书院一趟, 将提前获得的信息授与书院里赴考的弟子们。

那曾四已经回过梅麓书院,聆听过书院里夫子的提点才回来的。

陈念蹇更不用说了。

国子监自然是比任何书院都最清楚朝中有资格出任这次春闱考官的各位大人跟学士,早早地就给他们打探完摸过底。

今儿三人聚在书房,就是互通有无的。

只是到最后,发现考官众多,并且每个考官的喜恶并不相通,反而对于届时如何作答,变得愈发踌躇起来。

“那考官大人们可不是吃素的,要这般刻意揣摩喜好,让他们看出了我们是故意迎合,会不会弄巧成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