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他们就只记住了这几种菇类。
香覃跟冬菇还有花菇一样都是香菇类,其中花菇就是菇面有花纹路的那一种,而冬菇菇面没有纹路,而且颜色较花菇要深,至于香覃外表看起来跟冬菇差不多,但比冬菇要大个很多,因为香覃的菇肉很散,也是最常见的菌子。
这三种香菇里头,花菇是营养价值最高的,菇肉特别厚,用来清焖尤其醇厚鲜甜,而拿来做菜做汤都非常鲜美。
冬菇次之,外形没有花菇那么精致,并且菇肉也没有花菇那么厚,口感细腻,脆口,至于香覃则是最次的,既不醇厚也不细腻,若是加工烤干的话,菇肉相当的薄,所以也叫黄薄。
陈念莞要做糯米鸡自然是要选用口感最好的花菇了,冬菇也行。
她的目的就是主要收集这三种菇类,并且为了长年供应糯米鸡,打算将这些香菇们加工烘干成菌干。
其次的目的,自然是看看燕子山上还有什么其他菌子可以拿来做菜的,村民们不认识,她陈东家认识啊。
等教会了他们采摘菇菌,那陈家酒楼的菜式又可以多几种了。
陈念莞给柳风一念叨,柳风不说话了,乖乖跟在表姐后头,学着认识菇菌。
山上的菌类一般都会寻潮湿的地方生长,常见的是树根部或者腐朽的树桩子跟落叶处,因为菌子大多数是经由孢子发散传播后,落殖在容易分解残枝烂叶吸收养分的地方才生长得起来,这些地方也是产量最多的地方。
柳风在柳家村的时候上山没有寻过菇菌,但陈念莞带来的几个人都是经常上山采摘菇菌的,送去陈家酒楼的蘑菇大部分都是他们采摘的。
毕竟是靠这个赚钱银的,上山没多久,陈念莞跟柳风都还没找到多少菇子呢,他们就手脚麻利地已经找到几处,每个人的箩筐里都装了不少货了。
“表姐,找菇子方面,你可没他们厉害了吧?”柳风揶揄。
陈念莞也不尴尬,只是笑笑。
毕竟她带他们来的目的,不光是要采摘菇菌,而是要教他们认识更多的无毒菌子的。
过了好一会儿后,陈念莞终于在一截倒下的树下找到了白蘑菇跟香菇之外的菌菇:田头菇,于是马上叫了村民几个过来认下这种菇子。
也是能吃的,日后在山上见着了,记得别错过,要采摘下来。
接着又陆续看到了鸡冠菇,榛蘑,大腿菇等等,收获颇丰。
等陈念莞跟村民们说过,这些菌子都能吃后,几位村民都笑了。
“陈东家您不说,咱们都以为这些菇子吃不得!”
“就是,咱平时上山来都有见过这些菇子,可没人教,咱也不敢吃。”
“万一有毒可没命了。”
“没毒,能吃。”陈念莞跟村民们发誓,“你们都见着我今日给你们找到菇子,都给摘下来,你们不敢吃,运到柳大管事的收购站,咱陈家酒楼买。”
那几位村民点点头,散开又去分别找菇子去了。
嘱咐过他们多采摘一些香菇后,陈念莞的任务完成了,背着自己的箩筐跟柳风下山去了。
如今柳河长驻在萍儿村,就住在新盖得房子里头。
陈念莞也有自己的新农居,不过里头还没住人,她到萍儿村,遇上要过夜的时候,常常跑柳河这边的房子里头来。
陈念莞径直进了厨房,将箩筐放下,而后把自己摘到不多的菇子都拿了出来。
如今眼看着是吃午饭的时候了,刚好,就用这些菇子做菜好了。
听说表姐要动手下厨,柳风笑眯眯地乐意做助手。
谁不知道表姐做菜最好吃啊?给表姐打下手,一会儿就能吃美味的吃食啦!
陈念莞也没打算做多少菜,毕竟就柳风,柳河跟自己吃。
叫柳风去村子里的屠夫家里头切了半条五花,又去鸡场买了一只鸡,其他食材就是菇子了。
鸡好办,宰了拔毛,清洗干净后,切块,加入调料腌制好,